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2页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1-12页
第二章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论分析第12-21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第12-14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涵义第12-13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第14-17页
     ·微观理论基础:资产组合理论第14-15页
     ·宏观理论基础: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第15-17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第17-21页
     ·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第17-18页
     ·外汇短缺的消除和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第18-19页
     ·金融改革达到一定的阶段第19页
     ·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坚实的证券市场基础第19页
     ·严格而科学的金融监管体系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实践第21-33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第21-24页
     ·证券投资国际化第21-23页
     ·证券融资国际化第23-24页
     ·证券经营者及其业务国际化第24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有利条件第24-26页
     ·我国总体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第24-25页
     ·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第25-26页
     ·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得到提高第26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不利因素第26-33页
     ·阻碍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市场因素第26-31页
     ·阻碍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宏观经济因素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第33-41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的成因第33-35页
     ·增加了外部金融风险感染的可能性第33页
     ·加剧了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第33-34页
     ·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第34页
     ·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第34-35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第35-41页
     ·风险在微观上的表现第35-36页
     ·风险在宏观上的表现第36-41页
第五章 防范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的对策第41-55页
   ·培育和发展国内证券市场第41-46页
     ·扩大证券市场规模第41-42页
     ·解决股权分割的制度缺陷并实现全流通第42页
     ·加快构建多层次化的市场体系第42-43页
     ·完善证券市场的微观主体第43-44页
     ·深化QFII制度、审慎推出QDII制度第44-46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宏观经济相协调第46-52页
     ·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第46-48页
     ·深化金融自由化改革第48-49页
     ·实现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可兑换第49-50页
     ·完善金融监管建设第50-52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阶段安排第52-55页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规律第52-53页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阶段设计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埃德娜的人格结构
下一篇:线索化阶段注意移动方向及靶子位置数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