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13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国内相关文献 | 第13-16页 |
二、国外相关文献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第一节 货币金融合作的定义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 | 第20-23页 |
一、货币金融合作概念界定 | 第20页 |
二、本文的地区概念界定与合作内容 | 第20-23页 |
(一) 地区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阶段性特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 第23-29页 |
(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早期发展 | 第23-25页 |
(二)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 第25-26页 |
(三) GG-LL 模型的具体表述 | 第26-29页 |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一) 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二) 霸权稳定论 | 第30页 |
(三) 现实主义理论 | 第30页 |
(四) 后起的政府间主义理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兴起与合作机制 | 第32-48页 |
第一节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兴起的背景 | 第32-38页 |
一、1997 年之前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安排 | 第32-34页 |
二、1997 年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兴起的缘由 | 第34-36页 |
三、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先于贸易投资合作的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后危机时期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 | 第38-44页 |
一、建立了多渠道的信息沟通与区域金融监测协调机制 | 第38-41页 |
二、区域性双边援助体系 | 第41-42页 |
三、多边资金救助机制 | 第42页 |
四、建立直接融资机制的尝试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的特点 | 第44-48页 |
第四章 “清迈倡议”的出台、发展及问题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清迈倡议”出台的背景及内涵 | 第48-51页 |
一、“清迈倡议”出台的背景 | 第48-50页 |
二、“清迈倡议”的内涵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清迈倡议”货币互换的发展及问题 | 第51-56页 |
一、第一阶段货币互换发展情况(2000-2005 年) | 第52-54页 |
二、第二阶段货币互换发展情况(2005-2009 年)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清迈倡议多边化”与东亚外汇储备库 | 第56-67页 |
第一节 “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出台的背景 | 第56-60页 |
一、“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实际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 第56-58页 |
二、美国金融危机是“清迈倡议多边化”出台的催化剂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清迈倡议多边化”与外汇储备库 | 第60-63页 |
第三节 “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意义 | 第63-64页 |
第四节 外汇储备库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