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1 国内切花菊生产现状 | 第13-15页 |
| ·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中国的产业优势 | 第14页 |
| ·中国切花菊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2 国外切花菊栽培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光温对切花菊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15-19页 |
| ·温度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 ·光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光周期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密度和定植期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0-2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 1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2 资料的获取 | 第25-26页 |
| ·作物数据的获取 | 第25-26页 |
| ·环境数据的获取 | 第26页 |
| 3 相对热效应的计算 | 第26页 |
| 4 累积辐热积的计算 | 第26-27页 |
| 5 DIF的计算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不同定植期标准切花菊‘神马’产品品质与光温条件的定量关系分析 | 第29-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试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 第30页 |
| ·DIF与相对热效应的计算 | 第30页 |
| ·切花菊分级标准 | 第30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定植期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定植期对株高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定植期对单株叶片数的影响 | 第32页 |
| ·定植期对茎直径的影响 | 第32页 |
| ·定植期对单株鲜重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定植期对花颈长度的影响 | 第33页 |
| ·定植期对花冠直径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定植期下光温条件分析 | 第34-36页 |
| ·不同定植期下植株品质与辐热积的定量关系 | 第36-39页 |
| ·株高与辐热积的定量关系 | 第36-37页 |
| ·植株茎直径与辐热积的定量关系 | 第37页 |
| ·植株出叶速率与辐热积的定量关系 | 第37-38页 |
| ·叶片展叶速率与辐热积的定量关系 | 第38-39页 |
| 3 讨论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密度对标准切花菊品质及LAI的影响 | 第43-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 ·试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 第44页 |
| ·切花菊分级标准 | 第44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 ·密度对切花菊品质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 第44页 |
| ·密度对单株叶片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密度对茎直径的影响 | 第45页 |
| ·密度对单株鲜重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密度对花颈长度的影响 | 第46页 |
| ·密度对花冠直径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密度对切花菊单株叶面积及LAI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单张叶面积公式的计算 | 第47页 |
| ·不同密度单株叶面积及LAI的变化 | 第47-48页 |
| ·不同密度下各品质间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 ·不同栽培密度下鲜重在各器官的分配 | 第49-50页 |
| 3 讨论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小结与讨论 | 第53-58页 |
| 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53页 |
| 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 | 第53-54页 |
| ·不同定植期光温条件与标准切花菊‘神马’产品品质的定量分析 | 第53-54页 |
| ·不同栽培密度切花菊品质及LAI的影响 | 第54页 |
| 3 讨论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已投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