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论司法潜规则--以刑事司法为切入点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司法潜规则概述第9-15页
 一、司法潜规则的概念第9-10页
  (一) 学界关于司法潜规则的概念第9页
  (二) 笔者关于司法潜规则的定义第9-10页
 二、司法潜规则的特征第10-12页
  (一) 非公开性第11页
  (二) 单方参与性第11页
  (三) 非理性第11-12页
  (四) 非法性第12页
  (五) 实际效用性第12页
 三、司法潜规则的负面影响第12-15页
  (一) 潜规则易滋生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第13页
  (二) 潜规则导致司法权威的贬损第13-14页
  (三) 潜规则导致司法效率的降低第14-15页
第二章 司法潜规则与刑事司法异化第15-23页
 一、“三长会议”、“协调定案”制度—司法的中立性受损第15-17页
  (一) 对审判本质的悖反第16页
  (二) 对辩护权的虚化第16页
  (三) 导致错案责任追究的落空第16-17页
 二、错案责任追究制—庭前或庭外活动中心化、实质化第17-18页
  (一) 导致监督异化、领导异化第17-18页
  (二) 削弱了司法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的功能第18页
 三、“限时侦查、命案必破”—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的诱因第18-20页
 四、“配合原则”—将错就错的量刑迁就,疑罪难以从无第20-23页
  (一) 将错就错的量刑迁就第20-21页
  (二) 疑罪难以从无第21-23页
第三章 司法潜规则的成因分析第23-35页
 一、现行法律的缺漏第24-29页
  (一) 立案、侦查、起诉、审前阶段程序闭合性不足第24-25页
  (二) 审判程序的不完善第25-27页
  (三) 刑事救济体制配置失当第27-29页
 二、程序意识的薄弱第29-31页
  (一) 文化传统的积淀第29-30页
  (二) 世俗社会的影响第30页
  (三) 人治思想的作祟第30-31页
 三、国家权力结构的失衡第31-33页
  (一) 司法权行政化、地方化第31-32页
  (二) 上下级法院关系行政化第32页
  (三) 人大等部门个案监督干扰司法独立第32-33页
 四、法律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寻求第33-35页
第四章 司法潜规则的消除第35-46页
 一、以公正的显规则代替潜规则第36-40页
  (一) 改革和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实现程序法治第36-37页
  (二) 规范程序操作,实现程序正义第37-40页
 二、确立以人权保护为重心的刑事司法理念第40-42页
  (一) 罪刑法定主义第40页
  (二) 罪责刑相适应第40-41页
  (三) 无罪推定第41页
  (四) 刑事诉讼中的人文关怀第41页
  (五)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权衡第41-42页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刑事司法制度第42-46页
  (一) 独立司法体制有助于抵御来自外部的潜规则渗透第42-43页
  (二) 落实法院独立审判权和法官责任制有助于从法院内部消除潜规则的影响第43-44页
  (三) 引进国外的陪审制度,通过陪审方式来制约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疲劳剩余强度试验及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期权契约的供应链协作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