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行驶工况概述 | 第12-13页 |
| ·国外行驶工况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美国行驶工况 | 第13-17页 |
| ·轻型车辆行驶工况 | 第13-15页 |
| ·高负荷发动机行驶工况 | 第15-16页 |
| ·重型车辆行驶工况 | 第16-17页 |
| ·日本行驶工况 | 第17-19页 |
| ·日本轻型车辆行驶工况 | 第18-19页 |
| ·日本重型车辆行驶工况 | 第19页 |
| ·欧洲行驶工况 | 第19-22页 |
| ·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行驶工况 | 第22-23页 |
| ·国内行驶状况的研究 | 第23-2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昆明市交通状况分析及工况合成方法的确定 | 第29-35页 |
| ·昆明市交通特征概述 | 第29-32页 |
| ·昆明市车辆发展现状 | 第29页 |
|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 ·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 ·交通运行现状 | 第31-32页 |
| ·行驶工况合成方法的对比 | 第32-33页 |
| ·昆明公交车行驶工况解析方法的确定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行驶工况数据采集实验 | 第35-43页 |
| ·道路试验规划 | 第35-37页 |
| ·道路试验采集方法的确定 | 第35页 |
| ·实验线路的确定 | 第35-36页 |
| ·试验车辆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实验的方法 | 第37页 |
| ·实验数据采集 | 第37-39页 |
| ·采集参数的选择 | 第37页 |
| ·采样间隔的设置(采样频率的确定) | 第37-38页 |
| ·采样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 ·数据量的确定 | 第38-39页 |
| ·数据采集系统的确定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昆明城市公交行驶工况的建立 | 第43-55页 |
| ·短行程的特征值 | 第43-47页 |
| ·特征值的定义 | 第43-44页 |
| ·特征值的计算 | 第44-47页 |
| ·技术路线 | 第47-50页 |
| ·昆明市公交车行驶工况与国内外行驶工况的对比 | 第50-53页 |
| ·与国内行驶工况的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 ·昆明市公交行驶工况与国外公交车行驶工况的对比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昆船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总成参数与控制策略选择 | 第55-69页 |
| ·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系统结构选型 | 第55-59页 |
|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55-56页 |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56-57页 |
|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57页 |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确定 | 第57-59页 |
| ·城市客车运行的特点 | 第58页 |
| ·昆船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选型 | 第59-64页 |
| ·电动机的参数选择 | 第59-62页 |
|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选择 | 第62-63页 |
| ·动力电池的选择 | 第63-64页 |
| ·主减速器参数的选择 | 第64页 |
| ·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基于昆明公交工况的仿真分析及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 第69-87页 |
| ·昆船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性能仿真 | 第69-77页 |
| ·ADVISOR的仿真原理、界面及方法 | 第69-74页 |
| ·ADVISOR2002仿真原理 | 第69-70页 |
| ·ADVISOR2002仿真界面 | 第70-73页 |
| ·ADVISOR2002的仿真方法 | 第73-74页 |
| ·模型参数的输入 | 第74-77页 |
| ·整车模型参数输入 | 第74页 |
| ·发动机模型参数的输入 | 第74-77页 |
| ·电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等参数的输入 | 第77页 |
| ·工况有效性验证及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 第77-84页 |
| ·工况有效性验证 | 第77-79页 |
| ·控制策略参数优化及分析 | 第79-84页 |
| ·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的参数优化 | 第80-82页 |
| ·恒温器控制策略的参数优化 | 第82-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 ·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7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