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MPLS技术框架 | 第12-21页 |
·MPLS技术特点 | 第12-15页 |
·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双平面的体系结构 | 第15-17页 |
·数据平面 | 第16页 |
·控制平面 | 第16-17页 |
·信令协议 | 第17-20页 |
·“普通”标记分配协议 | 第17-18页 |
·扩展的标记分配协议 | 第18-20页 |
·主要应用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QoS体系结构 | 第21-35页 |
·QoS概述 | 第21页 |
·实现模型 | 第21-26页 |
·综合服务模型 | 第22页 |
·区分服务模型 | 第22-26页 |
·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研究 | 第26-30页 |
·IETF改进方案 | 第26-27页 |
·LSR对分组的转发处理 | 第27-28页 |
·CR-LDP的扩展 | 第28-30页 |
·流量整形与控制 | 第30-34页 |
·流量整形技术 | 第30页 |
·流量控制技术 | 第30-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DS-TE的资源抢占机制研究 | 第35-51页 |
·流量工程 | 第35-37页 |
·MPLS流量工程 | 第37-39页 |
·流量中继 | 第37-38页 |
·增强的IGP协议 | 第38页 |
·约束路由框架 | 第38-39页 |
·区分服务感知的流量工程 | 第39-45页 |
·带宽约束模型 | 第40-42页 |
·DS-TE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协议扩展 | 第43-45页 |
·LSP资源抢占规则分析 | 第45-50页 |
·流量中继的优先级和抢占属性 | 第45-46页 |
·抢占的分类与实施 | 第46-49页 |
·DS-TE环境中的资源抢占规则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区分服务感知的MPLS网络中IP QoS问题研究 | 第51-66页 |
·MPLS/Diffserv核心网络模型 | 第51-54页 |
·区分服务的实现 | 第53页 |
·流量整形模块 | 第53-54页 |
·流量控制模块 | 第54页 |
·DS-TE环境中的新抢占策略 | 第54-57页 |
·策略实施前提 | 第55页 |
·策略描述 | 第55-57页 |
·性能评估 | 第57-64页 |
·MPLS网络仿真路线 | 第57-60页 |
·核心网络模型的仿真 | 第60-62页 |
·资源抢占策略的仿真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结束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