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8页 |
·引言 | 第12页 |
·中孔材料概述 | 第12-27页 |
·中孔材料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中孔材料的生成机理 | 第13-19页 |
·决定中孔产物晶相的因素 | 第19-20页 |
·中孔材料的合成路线 | 第20-27页 |
·中孔材料的稳定性 | 第27-35页 |
·硅基中孔材料的稳定性 | 第27-31页 |
·硅基中孔材料水热稳定性差的原因 | 第27-28页 |
·改进水热稳定性的策略 | 第28-31页 |
·金属氧化物中孔材料的稳定性 | 第31-35页 |
·中孔材料的催化应用 | 第35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35-36页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论文结构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8页 |
第二章 实验总述 | 第48-54页 |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49-51页 |
·直接水热晶化法 | 第49-50页 |
·MCM-41和Al-MCM-41的合成方法 | 第49页 |
·MCM-22的合成方法 | 第49-50页 |
·UTM-1、kenyaite的合成方法 | 第50页 |
·后处理合成方法 | 第50-51页 |
·中孔MS-n、MSC-n、MSK-n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50页 |
·中孔Zr-P-Al 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50页 |
·中孔Ti-P-Al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50-51页 |
·中孔Ni-P-Al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样品的焙烧 | 第51页 |
·水热稳定性测定 | 第51页 |
·STD 反应 | 第51-52页 |
·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52-53页 |
·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 | 第52页 |
·元素分析 | 第52页 |
·形貌分析 | 第52页 |
·样品的结构研究 | 第52页 |
·红外(FTIR)骨架振动光谱 | 第52页 |
·氮气物理吸附 | 第52-53页 |
·热分析 | 第53页 |
·固体核磁共振 | 第53页 |
·NH_3-TPD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后处理方法合成硅基中孔材料 | 第54-9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前驱体UTM-1的合成 | 第55-63页 |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物相表征 | 第55-63页 |
·XRD衍射分析 | 第55-61页 |
·SEM分析 | 第61-63页 |
·以UTM-1为原料合成中孔材料 | 第63-80页 |
·水热法合成中孔材料 | 第63页 |
·后处理法合成中孔材料 | 第63-70页 |
·回流条件的影响 | 第63-65页 |
·CTAB/UTM-1比例对合成的影响 | 第65-66页 |
·NaOH/UTM-1比例对合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pH值对合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搅拌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 第68-69页 |
·以焙烧后的UTM-1为原料的合成 | 第69-70页 |
·物相表征 | 第70-80页 |
·SEM表征 | 第70-72页 |
·TEM 表征 | 第72页 |
·FTIR表征 | 第72-73页 |
·氮气吸附等温线 | 第73-75页 |
·热稳定性 | 第75-76页 |
·水热稳定性 | 第76-77页 |
·~(29)Si MAS NMR表征 | 第77-79页 |
·~(27)Al MAS NMR表征 | 第79-80页 |
·以kenyaite为原料合成中孔材料 | 第80-89页 |
·合成 | 第81-82页 |
·物相表征 | 第82-89页 |
·形貌与结构 | 第82-84页 |
·FTIR表征 | 第84页 |
·氮气吸附等温线 | 第84-86页 |
·MSK-7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 第86-87页 |
·~(29)Si MAS NMR表征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第四章 后处理方法合成中孔Zr-P-Al材料 | 第94-142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合成条件优化 | 第95-104页 |
·结构导向剂对中孔氧化锆结构的影响 | 第95-97页 |
·CTAB用量对含硫氧化锆中孔结构的影响 | 第97-98页 |
·水量对含硫氧化锆中孔结构的影响 | 第98-99页 |
·陈化条件对合成的影响 | 第99-102页 |
·陈化温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热稳定性 | 第102-104页 |
·焙烧温度对MZ样品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抽提结构导向剂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中孔结构的氧化锆热稳定性的提高 | 第104-109页 |
·添加其他组分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磷酸后处理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合成 | 第109-126页 |
·磷酸浓度对Zr-P-Al材料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AlCl_3量对Zr-P-Al材料的影响 | 第110-126页 |
·碱对中孔Zr-P-Al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NaOH量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碱的浓度、种类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胺溶胀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 第130-135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水热稳定性 | 第130-131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机械稳定性 | 第131-132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酸性 | 第132-133页 |
·中孔Zr-P-Al材料的STD反应性能 | 第133-135页 |
·小结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2页 |
第五章 后处理方法合成中孔Ti-P-Al、Ni-P-Al材料 | 第142-160页 |
·中孔含硫氧化钛的合成及其后处理 | 第142-153页 |
·引言 | 第142页 |
·中孔氧化钛材料的合成探索 | 第142-148页 |
·合成路线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模板剂用量对MT合成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水量对MT合成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温度条件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回流时间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后处理合成中孔Ti-P-Al材料 | 第148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148-153页 |
·XRD表征 | 第148-149页 |
·TEM表征 | 第149-151页 |
·样品的孔结构 | 第151-153页 |
·中孔Ni-P的合成及后处理 | 第153-157页 |
·引言 | 第153页 |
·后处理合成中孔Ni-P-Al材料 | 第153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153-157页 |
·XRD表征 | 第153-154页 |
·TEM表征 | 第154-155页 |
·样品的孔结构 | 第155-157页 |
·小结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3页 |
·结论 | 第160-161页 |
·创新点 | 第161-162页 |
·展望 | 第162-163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