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热处理论文--热处理工艺论文--化学热处理论文

钼—铬共渗表面低合金高速钢的形成及其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39页
   ·高速钢的发展第15-20页
     ·国外高速钢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内高速钢的研究现状第17页
     ·低合金高速钢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高速钢的发展趋势第18-20页
   ·摩擦与磨损第20-22页
     ·摩擦的分类第20-21页
     ·磨损的分类第21-22页
   ·材料断口分析第22-25页
     ·金属材料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第23页
     ·金属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第23-25页
   ·表面工程技术第25-28页
     ·表面工程技术概况第25-26页
     ·表面工程技术的分类第26页
     ·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第26-27页
     ·现代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第27-28页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第28-30页
     ·基本原理第28-29页
     ·研究进展第29-30页
     ·特点第30页
   ·辉光放电理论第30-34页
     ·气体放电及特性曲线第31页
     ·气体辉光放电区特性第31-34页
   ·等离子体技术第34-36页
     ·等离子体概述及其分类第34-35页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第二章 课题的提出第39-47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39-40页
   ·钨钼高速钢碳化物的特性第40-42页
   ·课题的提出第42-46页
     ·课题提出的基本思路第43页
     ·课题提出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第43-44页
     ·课题实施的基本方法第44页
     ·本课题的应用前景第44-45页
     ·创新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第三章 试验工艺方案与设计第47-53页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7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47-48页
   ·试验设备第48-49页
   ·试验材料第49-50页
   ·课题实施的具体方案第50-53页
第四章 工艺试验结果分析第53-61页
   ·渗层合金元素含量第53-54页
   ·渗层含碳量第54页
   ·渗层碳化物形貌第54-56页
   ·渗层硬度分布第56-57页
   ·回火过程中硬度变化分析第57-58页
   ·XRD检测结果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第五章 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第61-69页
   ·试验过程第61页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1-68页
     ·金属材料耐磨性能的评定第61-62页
     ·磨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2-68页
   ·本章小结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六章 拉伸试验及断口形貌对比分析研究第69-96页
   ·试验过程第69页
   ·Q235钢基体不同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第69-81页
     ·表面复合强化处理试样与未强化试样之间的对比分析第71-75页
     ·Mo-Cr共渗与W-Mo共渗之间的对比分析第75-76页
     ·相同表面合金化、相同含碳量、不同淬火温度之间的对比分析第76-78页
     ·相同表面合金化、相同淬火温度、不同含碳量之间的对比分析第78-80页
     ·相同含碳量、相同淬火温度、不同表面合金化之间的对比分析第80-81页
   ·50钢基体不同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第81-93页
     ·表面复合强化处理试样与未强化试样之间的对比分析第81-86页
     ·Mo-Cr共渗不同后续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第86-89页
     ·不同表面合金化工艺之间的对比分析第89-93页
   ·Q235钢和50钢经相同表面复合强化工艺处理后的对比分析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6页
第七章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研究第96-111页
   ·引言第96页
   ·试验装置第96页
   ·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研究第96-103页
     ·试验基本原理第97-99页
     ·电子温度的计算第99-10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0-103页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研究第103-109页
     ·试验基本原理第103-10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6-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1页
第八章 结论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球形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研究
下一篇:关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农业发生与文化发展问题的研究--以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