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均质滤料微絮凝过滤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1 绪论第1-18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3页
     ·我国水资源概况第9-11页
     ·微污染水源的特性第11页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1-13页
   ·过滤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2 过滤理论第18-32页
   ·过滤机理第18-20页
     ·迁移理论第18-19页
     ·黏附机理第19-20页
   ·过滤过程理论第20-27页
     ·积泥形态及其对过滤过程的影响第20-22页
     ·过滤数学模型第22-27页
   ·影响过滤过程的因素第27-32页
     ·原水浊度的影响第27页
     ·滤层厚度和粒度第27-30页
     ·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第30页
     ·滤速第30-31页
     ·水温第31页
     ·水力波动第31页
     ·其他因素第31-32页
3 实验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2-40页
   ·滤料的选取第32页
   ·滤料参数的测定第32-36页
     ·滤料级配第32-35页
     ·滤料孔隙率第35-36页
   ·试验装置及实验内容第36-40页
     ·实验装置第36-38页
     ·试验流程第38页
     ·试验条件第38-39页
     ·试验测试项目及主要仪器第39页
     ·原水水质及过滤控制指标第39-40页
4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及机理分析第40-68页
   ·滤柱模型过滤试验结果分析第40-57页
     ·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对原水浊度和 COD_(Mn)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细砂滤料d=0.6-0.9mm)第40-44页
     ·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对细砂滤料过滤产水量及反冲洗状况对比分析第44-45页
     ·PAC和PAFC对原水浊度和COD_(Mn)去除效果对比分析(细砂滤料d=0.6-0.9mm)第45-48页
     ·PAC和 PAFC对细砂滤料过滤产水量和反冲洗状况对比分析第48-50页
     ·PAC和 PAFC微絮凝过滤对原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对比第50-51页
     ·PAC和 PAFC微絮凝过滤对原水 UV_(254)的去除对比分析第51-52页
     ·PAC和 PAFC对原水浊度和 COD_(Mn)去除效果对比分析(中砂滤料d=0.9-1.43mm)第52-55页
     ·PAC和 PAFC对中砂滤料过滤产水量和冲洗状况对比分析第55-56页
     ·PAC对原水浊度和 COD_(Mn)的去除效果(粗砂滤料d=1.43-2.0mm)第56-57页
   ·滤料粒径对过滤的影响第57-58页
     ·滤料粒径对滤料颗粒与水中悬浮颗粒接触的影响第57-58页
     ·滤料粒径对过滤周期、滤速、产水量的影响第58页
     ·滤料粒径的选择第58页
   ·微絮凝过滤机理分析第58-65页
     ·微絮凝基本概念第58-59页
     ·微絮凝过滤的混凝剂第59页
     ·本试验混凝剂性质及过滤机理第59-60页
     ·PAC的最佳投药量第60-64页
     ·微絮凝过滤澄清方程式第64-65页
   ·PAC絮凝剂相对其它絮凝剂的效益评价第65-68页
5 高锰酸钾预氧化第68-72页
   ·高锰酸钾的投加第68-69页
     ·高锰酸钾的投加点选择第68页
     ·高锰酸钾投加量的确定第68-69页
   ·高锰酸钾预氧化、微絮凝过滤对 COD_(Mn)的去处效果第69-72页
     ·高锰酸钾预氧化、微絮凝过滤对 COD_(Mn)的去处效果第69-70页
     ·高锰酸钾的毒性第70-72页
6 结论和建议第72-75页
   ·试验结论第72-73页
   ·试验不足第73-74页
   ·建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论文发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
下一篇:心理应激对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