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22页 |
一、《歧路灯》研究历程回眸 | 第11-18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8-22页 |
第一章 《歧路灯》与中原地区人生礼俗 | 第22-62页 |
第一节 《歧路灯》中的寿诞礼俗 | 第22-32页 |
一、诞生礼俗 | 第22-28页 |
二、庆寿礼俗 | 第28-32页 |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婚姻缔结礼俗 | 第32-44页 |
一、婚姻的缔结原则与变异 | 第32-36页 |
二、婚姻礼俗 | 第36-44页 |
第三节 《歧路灯》中的丧祭礼俗 | 第44-62页 |
一、葬前礼俗 | 第44-47页 |
二、殡葬礼俗 | 第47-58页 |
三、祭祖礼俗 | 第58-62页 |
第二章 《歧路灯》与中原地区宗教信仰 | 第62-107页 |
第一节 《歧路灯》中的道教信仰 | 第62-76页 |
一、道教劝善义理的大成之作 | 第62-65页 |
二、道教法术的散点透视 | 第65-69页 |
三、道教的神抵体系管窥 | 第69-74页 |
四、民间习俗中的道教故事 | 第74-76页 |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佛教信仰 | 第76-84页 |
一、世俗众生的观世音崇拜 | 第76-78页 |
二、滚滚红尘中的梵踪佛影 | 第78-81页 |
三、僧尼生活的世俗化 | 第81-84页 |
第三节 《歧路灯》中的民间信仰 | 第84-107页 |
一、民间信仰中的多神并存 | 第84-91页 |
二、秘密宗教透析 | 第91-93页 |
三、民间术数大观 | 第93-107页 |
第三章 《歧路灯》与中原地区妇女生活习俗 | 第107-142页 |
第一节 《歧路灯》所反映出的妇女观 | 第107-119页 |
一、妇女教育观 | 第107-111页 |
二、妇女的伦理道德观 | 第111-119页 |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妇女生活习俗(上) | 第119-127页 |
一、官绅人家之妇女 | 第119-122页 |
二、商贾人家之妇女 | 第122-125页 |
三、劳动阶层之妇女 | 第125-127页 |
第三节 《歧路灯》中的妇女生活习俗(下) | 第127-142页 |
一、为人姬妾之妇女 | 第127-133页 |
二、身为奴婢之妇女 | 第133-135页 |
三、特殊职业之妇女:三姑六婆 | 第135-142页 |
第四章 《歧路灯》与中原地区博戏风尚 | 第142-192页 |
第一节 《歧路灯》与赌博(上) | 第142-155页 |
一、赌场与赌术 | 第142-148页 |
二、赌博中的骗术伎俩 | 第148-151页 |
三、赌博中的酒与色 | 第151-155页 |
第二节 《歧路灯》与赌博(下) | 第155-176页 |
一、赌博群体的广泛性 | 第155-167页 |
二、赌博风气的普遍性 | 第167-170页 |
三、赌博危害的严重性 | 第170-176页 |
第三节 《歧路灯》中的其他不良时俗 | 第176-192页 |
一、放马走狗 | 第176-178页 |
二、斗鹌鹑 | 第178-183页 |
三、养戏与玩戏 | 第183-192页 |
第五章 《歧路灯》与中原地区语言习俗 | 第192-230页 |
第一节 《歧路灯》称呼语言的情感表达和礼俗文化意义 | 第192-213页 |
一、称呼语言的情感因素类别 | 第193-204页 |
二、称呼语言情感表达的变异 | 第204-206页 |
三、称呼语言的礼俗文化意义 | 第206-213页 |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方言土语 | 第213-220页 |
一、《歧路灯》与中原方言 | 第213-215页 |
二、《歧路灯》中的俗谚及歇后语 | 第215-220页 |
第三节 《歧路灯》的语言民俗特色 | 第220-230页 |
一、以方音绘世相:语言的地域化 | 第220-222页 |
二、以俗语道俗情:语言的通俗化 | 第222-225页 |
三、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语言的个性化 | 第225-230页 |
附录一:《歧路灯》方言土语词汇表 | 第230-241页 |
附录二:《歧路灯》俗谚熟语表 | 第241-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245-250页 |
后记 | 第2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