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法纯化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生化分离工程 | 第9-14页 |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和方法 | 第9-10页 |
·生物技术产物分离提纯的特点 | 第9页 |
·生物技术产物分离提纯的工艺 | 第9-10页 |
·生物技术下游过程设计的优化 | 第10-11页 |
·减少分离纯化步骤 | 第10-11页 |
·分离步骤和次序的合理设计 | 第11页 |
·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 第11-14页 |
·基因工程产品和传统生化产品回收方法的比较 | 第12页 |
·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基础和方法 | 第12-14页 |
·离子交换分离工程 | 第14-24页 |
·离子交换法在生物产品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离子交换法提取纯化蛋白质 | 第14-15页 |
·离子交换法提取分离其它生物产品 | 第15-16页 |
·用于蛋白质分离的离子交换剂类型 | 第16-18页 |
·纤维素类[36] | 第16-17页 |
·葡聚糖类[36] | 第17页 |
·琼脂糖类[37]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平衡 | 第18-20页 |
·化学计量置换模型 | 第18-19页 |
·双电层模型 | 第19页 |
·吸附平衡模型 | 第19-20页 |
·离子交换动力学 | 第20-24页 |
·概述 | 第20页 |
·离子交换机理 | 第20-21页 |
·常用机理模型的交换速率方程式 | 第21-23页 |
·经验模型[56] | 第23-24页 |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概述 | 第24-27页 |
·胶原蛋白 | 第24-26页 |
·胶原蛋白结构 | 第25页 |
·胶原蛋白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第25-26页 |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 | 第26-27页 |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概述 | 第2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测定方法 | 第29-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9页 |
·离子交换树脂 | 第29页 |
·HCBⅡ粗品制备 | 第29-31页 |
·菌体 | 第30-31页 |
·供试菌种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摇瓶培养 | 第30-31页 |
·分批-补料培养 | 第31页 |
·菌体收集 | 第31页 |
·产物的粗分离 | 第31页 |
·细胞破碎 | 第31页 |
·粗分离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6页 |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试剂 | 第31-32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2页 |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 第32页 |
·类人胶原蛋白Ⅱ的检测 | 第32-36页 |
·定性测定 | 第32-33页 |
·定量测定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 第36-41页 |
·树脂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与条件 | 第37-38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7页 |
·静态实验方法 | 第37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去杂蛋白的性能 | 第38-39页 |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HCBⅡ的性能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M52树脂对HCBⅡ的吸附平衡 | 第41-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静态吸附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41页 |
·离子交换平衡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静态吸附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42页 |
·pH对平衡等温线的影响 | 第42-43页 |
·盐浓度对平衡等温线的影响 | 第43-45页 |
·温度对平衡等温线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离子交换法HCBⅡ的工艺优化 | 第48-55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HCBⅡ吸附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的盐浓度选择 | 第48页 |
·静态吸附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48页 |
·柱层析 | 第48页 |
·洗脱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吸附HCBⅡ的PH选择 | 第49页 |
·HCBⅡ吸附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的盐浓度选择 | 第49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对HCBⅡ的吸附等温线 | 第49页 |
·静态吸附 | 第49-51页 |
·静态吸附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49-50页 |
·进料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处理量的选择 | 第50-51页 |
·柱层析吸附 | 第51-53页 |
·流速对吸附的影响 | 第51-52页 |
·进样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52-53页 |
·洗脱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CM52吸附HCBⅡ的动力学研究 | 第55-64页 |
·概述 | 第55页 |
·控制机理的判断[56,91] | 第55-58页 |
·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中断接触法 | 第55-56页 |
·间接判断法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中断接触法 | 第56页 |
·动力学静态吸附实验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控制机理 | 第56-58页 |
·3.2 不同浓度下的控制机理 | 第58页 |
·动力学模型基本原理 | 第58-59页 |
·液膜扩散控制(FDC) | 第58页 |
·颗粒扩散控制(PDC)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液膜扩散控制(FDC) | 第59-6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搅拌速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料液浓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61页 |
·颗粒扩散控制(PDC) | 第61-6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64-65页 |
符号说明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