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稀有金属厂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及其对该厂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 第16-17页 |
·污染源和污染物 | 第16页 |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页 |
·污染源评价 | 第16-17页 |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 | 第20-21页 |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 第21-24页 |
·环境污染指数法 | 第21-22页 |
·模糊数学法 | 第22页 |
·灰色系统评价法 | 第22-23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23-24页 |
·物元分析评价法 | 第24页 |
·以上各评价方法的特点比较 | 第24页 |
·本研究课题选择的评价方法的依据 | 第24-25页 |
·研究课题来源及其论文选题依据 | 第25-26页 |
·研究课题来源 | 第25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25-26页 |
·研究课题背景 | 第26-28页 |
·该稀有金属厂所处某市的环境现状 | 第2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验设计 | 第28-38页 |
·研究的目的、目标与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8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2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29-30页 |
·实验设计 | 第30-38页 |
·某稀有金属厂及周边环境基本资料的调查 | 第30-31页 |
·某稀有金属厂厂区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31页 |
·废气 | 第31页 |
·废水 | 第31页 |
·噪声 | 第31页 |
·放射性物质辐射 | 第31页 |
·厂区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因子的监测 | 第31-35页 |
·厂区废气监测 | 第31-32页 |
·厂区废水监测 | 第32-33页 |
·厂区工业噪声监测 | 第33-34页 |
·厂区放射性物质监测 | 第34-35页 |
·厂区环境污染评价采用的标准 | 第35-38页 |
·废气排放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废水排放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工业噪声评价标准 | 第37页 |
·放射性物质辐射标准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厂区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 第38-70页 |
·评价方法介绍 | 第38-42页 |
·等标污染负荷法 | 第38-39页 |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 第39页 |
·模糊数学评价法 | 第39-42页 |
·某市稀有金属厂厂区区域废气排放现状评价 | 第42-49页 |
·厂区区域废气排放监测结果 | 第42页 |
·厂区区域废气排放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 | 第42-43页 |
·厂区区域废气排放单因子指数评价 | 第43-45页 |
·厂区区域废气排放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9页 |
·建立因子集 | 第45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45页 |
·建立隶属函数 | 第45-47页 |
·模糊评价 | 第47页 |
·建立权重集 | 第47-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稀有金属厂废水排放现状评价. | 第49-58页 |
·废水排放监测结果 | 第49-50页 |
·废水排放等标污染负荷评价 | 第50-51页 |
·废水排放单因子指数评价 | 第51-52页 |
·废水排放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58页 |
·建立因子集 | 第52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52-53页 |
·建立隶属函数 | 第53-55页 |
·模糊评价 | 第55-56页 |
·建立权重集 | 第56-57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7-58页 |
·厂区噪声现状评价 | 第58-63页 |
·噪声监测结果 | 第58-59页 |
·噪声单因子指数评价 | 第59页 |
·噪声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9-63页 |
·建立因子集 | 第59页 |
·建立评价集 | 第59-60页 |
·建立隶属函数 | 第60-61页 |
·模糊评价 | 第61页 |
·建立权重集 | 第61-62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2-63页 |
·某市稀有金属厂厂区放射性物质辐射现状评价 | 第63-65页 |
·厂区放射性物质辐射监测结果 | 第63-64页 |
·放射性物质辐射的单因子指数评价 | 第64-65页 |
·放射性物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65页 |
·三种评价方法的结果 | 第65-67页 |
·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 | 第65页 |
·模糊数学法评价结果 | 第65页 |
·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结果 | 第65-66页 |
·单因子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评价结果比较 | 第66-67页 |
·厂区环境污染现状评价的结果 | 第67-68页 |
·稀有金属厂环境污染进措施 | 第68-70页 |
·废气 | 第68-69页 |
·废水 | 第69页 |
·噪声 | 第69页 |
·放射性废渣辐射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厂区环境污染现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70-86页 |
·研究背景 | 第7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0-7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71-72页 |
·研究方案 | 第72-73页 |
·拉丝车间气体污染物监测方法及其说明 | 第73-74页 |
·车间内气体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位置和频次 | 第73页 |
·车间内气体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车间内气体污染的监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74页 |
·车间内气体污染物监测结果 | 第74页 |
·车间内气体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 第74页 |
·稀有金属担丝表面检测 | 第74-75页 |
·稀有金属担丝表面检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75-76页 |
·稀有金属担丝表面检测结果 | 第75-76页 |
·稀有金属担丝表面检测结果分析 | 第76页 |
·模拟实验 | 第76-84页 |
·金属担丝的清洗 | 第76页 |
·金属担丝在SO_2腐蚀气体环境中的室内加速试验 | 第76-77页 |
·金属担丝的表面检测 | 第7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77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N) | 第77页 |
·实验模拟结果 | 第77-84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结果 | 第77-8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结果的分析 | 第80-81页 |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 第81-84页 |
·影响分析的结果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发表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