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沉默权与拒绝自我归罪特权 | 第13-24页 |
引言 | 第13页 |
一、沉默权的雏形:拒绝自我归罪特权 | 第13-16页 |
(一) 拒绝自我归罪特权的起源 | 第13-15页 |
(二) 拒绝自我归罪特权的两个分支 | 第15-16页 |
二、沉默权的起源和发展 | 第16-20页 |
(一) 沉默权的起源及沉默权制度的确立 | 第16页 |
(二) 沉默权在英国的发展 | 第16-17页 |
(三) 沉默权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 第17-18页 |
(四) 沉默权的限制—以英国为例 | 第18-20页 |
三、沉默权与拒绝自我归罪特权 | 第20-23页 |
(一) 沉默权与拒绝自我归罪理念的联系 | 第20页 |
(二) 沉默权与拒绝自我归罪特权的理念区别 | 第20-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沉默权的规则内容 | 第24-28页 |
引言 | 第24页 |
一、沉默权的行使规则 | 第24-26页 |
(一) 沉默的事实范围 | 第24-25页 |
(二) 沉默的时间范围 | 第25页 |
(三) 沉默的后果 | 第25-26页 |
二、沉默权的放弃规则 | 第26页 |
三、沉默权的保障规则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沉默权制度的生存条件之诉讼价值理念方面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一、保护当事人基本人权 | 第28-29页 |
(一) 人权的概述 | 第28-29页 |
(二) 保障人权是实现沉默权的首要前提和理论基础 | 第29页 |
二、程序正义 | 第29-31页 |
(一) 程序正义概述 | 第29-30页 |
(二) 程序正义与沉默权 | 第30-31页 |
三、无罪推定原则 | 第31-33页 |
(一) 无罪推定原则概述 | 第31页 |
(二) 沉默权制度是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结果 | 第31-32页 |
(三) 无罪推定原则是沉默权生存的必然要求 | 第32-33页 |
四、控辩平衡 | 第33-34页 |
(一) 控辩平衡概述 | 第33页 |
(二) 控辩平衡的理念催生了沉默权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沉默权制度的生存条件之诉讼制度方面 | 第36-52页 |
引言 | 第36页 |
一、辩诉交易制度 | 第36-39页 |
(一) 辩诉交易制度概述 | 第36-37页 |
(二) 辩诉交易可以提高因被追诉者行使沉默权而降低的诉讼效率 | 第37-39页 |
二、律师会见制度 | 第39-41页 |
(一) 律师会见制度概述 | 第39-40页 |
(二) 律师会见制度是沉默权得以真正实现的保障 | 第40-41页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1-44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 第41-42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沉默权的救济规则 | 第42-44页 |
四、其他配套制度 | 第44-51页 |
(一) 权利告知规则 | 第44-45页 |
(二) 律师在场制度及法律援助制度 | 第45-47页 |
(三) 自由心证制度 | 第47-49页 |
(四) 证据开示制度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7-58页 |
声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