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改良 | 第11-13页 |
·单位面积穗数 | 第12页 |
·穗粒数 | 第12页 |
·千粒重 | 第12-13页 |
·利用非整倍体进行基因定位 | 第13-16页 |
·单体分析 | 第13页 |
·缺体分析 | 第13-14页 |
·端体分析 | 第14-16页 |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 第16-17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7-18页 |
·QTL分析 | 第18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性状调查 | 第21页 |
·相关分子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DNA提取 | 第21页 |
·微卫星引物 | 第21-22页 |
·PCR扩增 | 第22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2-24页 |
·相关软件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各性状的染色体效应 | 第25-40页 |
·开花期 | 第25-28页 |
·穗长 | 第28-31页 |
·每穗小穗数 | 第31-34页 |
·穗粒数 | 第34-37页 |
·千粒重 | 第37-40页 |
·小麦的遗传连锁图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染色体效应 | 第42-44页 |
·开花期 | 第42页 |
·穗长 | 第42-43页 |
·每穗小穗数 | 第43页 |
·穗粒数 | 第43-44页 |
·千粒重 | 第44页 |
·定位的准确性 | 第44页 |
·分子标记及遗传作图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