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6页 |
| ·从数字地球到三维地质体可视化建模 | 第9-10页 |
| ·科学计算可视化 | 第9-10页 |
| ·空间几何造型技术 | 第10页 |
|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 | 第10页 |
|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 第10-14页 |
| ·研究目的和对象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25页 |
| ·西方矿业界在三维可视化系统方面的研究 | 第16-21页 |
| ·最早的矿山CAD 系统 | 第16-17页 |
| ·表面建模系统 | 第17页 |
| ·块段建模系统 | 第17-19页 |
| ·八叉树建模系统 | 第19-20页 |
| ·精确实体建模系统 | 第20页 |
| ·块段模型+ 表面建模 | 第20-21页 |
| ·国内在三维可视化软件方面的研究 | 第21-23页 |
| ·国内三维软件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理论构成 | 第25-49页 |
| ·地质体概念模型 | 第25-34页 |
| ·地质体的概念与分类 | 第25-26页 |
| ·传统的地质体描述 | 第26-28页 |
| ·广义地质体的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 ·广义地质体的计算机图形学表达 | 第29-30页 |
| ·反映地质体特征的数据来源与分类 | 第30-32页 |
| ·地质体概念模型 | 第32-34页 |
| ·可视化技术 | 第34-36页 |
| ·取景变换 | 第34页 |
| ·隐藏面消除 | 第34页 |
| ·光照模型 | 第34-35页 |
| ·纹理映射 | 第35页 |
| ·虚拟现实 | 第35-36页 |
| ·空间几何造型技术 | 第36-49页 |
| ·三维数据模型 | 第36-45页 |
| ·三维数据结构 | 第45-49页 |
| 第四章 三维可视化系统 GeoModel 的系统设计 | 第49-60页 |
|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的一般流程 | 第49-51页 |
| ·传统的地质数据表示方法 | 第49页 |
|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流程的探索 | 第49-51页 |
| ·GeoModel 的系统设计 | 第51-55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1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 ·GeoModel 的体系结构 | 第52-55页 |
| ·GeoModel 的功能和界面设计 | 第55-60页 |
| 第五章 实现 GeoModel 的关键技术 | 第60-130页 |
| ·三维地质数据库 | 第60-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0-61页 |
| ·钻孔数据库的结构 | 第61-62页 |
| ·钻孔数据库中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 第62-63页 |
| ·建模的可视化与CAD 基础—HOOPS/3dAF | 第63-67页 |
| ·三维可视化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63页 |
| ·关于HOOPS/3dAF | 第63-66页 |
| ·HOOPS/3dAF 在GeoModel 中的应用 | 第66-67页 |
| ·地质体表面建模综合解决方案 | 第67-101页 |
| ·表面建模综合解决方案的提出 | 第68-73页 |
| ·格网建模器 | 第73-80页 |
| ·三角网建模器 | 第80-85页 |
| ·线框模型建模器 | 第85-98页 |
| ·多个开曲面合成一个封闭曲面的方法 | 第98-99页 |
| ·带空洞的地质体 | 第99-101页 |
| ·断层建模解决方案 | 第101-106页 |
| ·断层的表示 | 第101页 |
| ·断层的建模方法 | 第101-102页 |
| ·开曲面投影法 | 第102-103页 |
| ·封闭曲面体模拟法 | 第103-104页 |
| ·离散光滑插值法(DSI) | 第104-106页 |
| ·实体建模解决方案 | 第106-130页 |
| ·传统的块段模型 | 第106-107页 |
| ·改进的块段模型 | 第107页 |
| ·基于线性八叉树编码的改进块段模型建模 | 第107-110页 |
| ·基于Gargantini 码的线性八叉树三维实体建模 | 第110-13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0-13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0-13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2页 |
| ·建议 | 第132-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