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某些生物活性肽的毛细管电泳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4-6页
目录第6-11页
主要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12-5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4页
  1.1 生物活性多肽第12-13页
  1.2 生物活性肽的主要分析方法第13-23页
   1.2.1 免疫法分析第13-14页
   1.2.2 光学分析法第14-15页
   1.2.3 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分析第15-16页
   1.2.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16页
   1.2.5 分离分析方法第16-23页
  1.3 毛细管电泳在生物活性肽的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第23-38页
   1.3.1 肽的电迁移特性第23-24页
   1.3.2 基于CE的生物活性肽的分离分析方法第24-36页
   1.3.3 应用第36-38页
  1.4 结语第38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54页
第二部分 脑啡肽类生物活性肽的毛细管电泳行为及其分离分析研究第54-87页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用于十种脑啡肽的分离分析第55-69页
  2.1 引言第55-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2.2.1 仪器第57页
   2.2.2 试剂第57页
   2.2.3 样品制备和预处理第57页
   2.2.4 分离条件第57-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2.3.1 CZE分离条件的优化第58-64页
   2.3.2 重现性,线性关系,检测限及分离效率第64-65页
   2.3.3 脑脊液样品分析第65-66页
  2.4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三章 脑啡肽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研究第69-87页
  3.1 引言第69-71页
  3.2 实验部分第71-73页
   3.2.1 试剂第71-72页
   3.2.2 仪器与分离条件第72页
   3.2.3 衍生化第72页
   3.2.4 衍生反应动力学第72-7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3-84页
   3.3.1 衍生反应条件的优化第73-79页
   3.3.2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第79-84页
  3.4 结论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三部分 肌肽类生物活性肽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和在线富集方法研究第87-130页
 第四章 肌肽类生物活性肽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研究第88-106页
  4.1 引言第88-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2页
   4.2.1 仪器第91页
   4.2.2 试剂第91页
   4.2.3 人体脑脊液样品第91页
   4.2.4 分离条件第91页
   4.2.5 样品前处理第91-92页
   4.2.6 衍生第92页
   4.2.7 定量分析第9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2-104页
   4.3.1 衍生反应条件的优化第92-97页
   4.3.2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第97-99页
   4.3.3 重现性实验第99-100页
   4.3.4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分离效率第100-101页
   4.3.5 脑脊液样品中高肌肽含量的测定第101页
   4.3.6 动物肌肉样品中肌肽和鹅肌肽的测定第101-104页
  4.4 结论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第五章 肌肽类生物活性肽的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技术研究第106-130页
  5.1 引言第106-110页
  5.2 实验部分第110-111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110页
   5.2.2 CZE第110页
   5.2.3 大体积进样反向压力排除基体第110页
   5.2.4 大体积进样EOF排除基体第110-111页
   5.2.5 场放大样品进样技术第11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1-127页
   5.3.1 大体积进样基体排除堆积原理第111页
   5.3.2 柱头电堆积富集原理第111-112页
   5.3.3 CZE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12-114页
   5.3.4 大体积进样反向压力排除基体第114-118页
   5.3.5 大体积进样EOF排除基体第118-122页
   5.3.6 场放大样品进样技术第122-127页
   5.3.7 不同富集方法结果比较第127页
  5.4 结论第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0页
第四部分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技术用于酪氨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分析以及在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分析中的应用第130-153页
 第六章 酪氨酸及其某些重要衍生物的毛细管电泳行为研究第131-146页
  6.1 引言第131-133页
  6.2 实验部分第133-135页
   6.2.1 仪器与试剂第133-134页
   6.2.2 标准溶液与电泳条件第134页
   6.2.3 对羟基苯丙酮酸烯醇和酮式互变异构过程动力学第134页
   6.2.4 对羟基苯丙酮酸(pHPP)和β-环糊精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134-13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5-145页
   6.3.1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第135-140页
   6.3.2 重现性,线性关系与检测限第140页
   6.3.3 对羟基苯丙酮酸烯醇式和酮式互变异构动力学的研究第140-143页
   6.3.4 pHPP与β-CD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143-145页
  6.4 结论第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6页
 第七章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第146-153页
  7.1 引言第146-147页
  7.2 实验部分第147-148页
   7.2.1 仪器与试剂第147页
   7.2.2 样品制备第147页
   7.2.3 电泳条件及工作曲线绘制第147-148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48-152页
   7.3.1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优化第148-149页
   7.3.2 重现性,线性和检测限第149页
   7.3.3 样品预处理第149页
   7.3.4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第149-152页
  7.4 结论第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3页
结论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身淬灭荧光定量PCR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摹状词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