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扁梁优点、工程应用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6-9页 |
| ·扁梁优点 | 第6-7页 |
| ·扁梁工程应用 | 第7-8页 |
| ·国内外对扁梁柱节点的研究概况 | 第8-9页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扁梁有关规定 | 第9页 |
| ·钢纤维混凝土的优点及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钢纤维混凝土的优点 | 第9-10页 |
| ·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及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 第12页 |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高强混凝土的优点及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高强混凝土的优点 | 第13页 |
| ·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扁梁柱节点试验方案 | 第17-34页 |
|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 ·试件设计 | 第17-26页 |
| ·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 ·试件边界条件模拟 | 第18-19页 |
| ·试件尺寸及配筋 | 第19-22页 |
| ·应变片布置 | 第22-23页 |
| ·钢纤维掺入区域及预应力筋布置 | 第23-24页 |
| ·试件制作 | 第24-26页 |
| ·加载装置 | 第26-27页 |
| ·加载制度 | 第27-32页 |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 | 第27-28页 |
| ·拟静力加荷模拟地震作用的依据 | 第28页 |
| ·本次试验所采用的加载制度 | 第28-29页 |
| ·屈服与破坏的确定 | 第29-31页 |
| ·测试内容 | 第31-32页 |
| ·试验过程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62页 |
| ·试验现象和破坏形态 | 第34-41页 |
| ·节点试验现象 | 第34-35页 |
| ·节点破坏形态 | 第35-41页 |
| ·节点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 | 第43-48页 |
|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43-45页 |
| ·骨架曲线 | 第45-48页 |
| ·节点强度、刚度、延性与耗能能力分析 | 第48-52页 |
| ·几种评价指标的介绍 | 第48-49页 |
| ·强度 | 第49页 |
| ·耗能能力 | 第49-51页 |
| ·刚度 | 第51-52页 |
| ·普通钢筋应变分析 | 第52-59页 |
| ·扁梁箍筋应变 | 第52-53页 |
| ·扁梁纵筋 | 第53-54页 |
| ·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 | 第54-55页 |
| ·板筋应变分析 | 第55-58页 |
| ·次梁纵筋及箍筋应变分析 | 第58-59页 |
| ·柱纵筋应变 | 第59页 |
| ·预应力筋应变分析 | 第59-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