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洪武时期的官办教育
引言 | 第1-8页 |
一 明代官办教育所处的历史背景 | 第8-13页 |
(一) 建立明朝之前 | 第8-10页 |
(二) 建立明朝之后 | 第10-13页 |
二 洪武时期任用官员的主要途径 | 第13-18页 |
(一) 荐举 | 第13-15页 |
1. 人员来源 | 第13-14页 |
2. 荐举所存在的弊端 | 第14-15页 |
(二) 科举制度 | 第15-17页 |
1. 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15-16页 |
2. 明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弊端 | 第16-17页 |
(三) 学校 | 第17-18页 |
三 明代的官办学校体系 | 第18-36页 |
(一) 中央学校——国子监(学) | 第18-30页 |
1. 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2. 国子监的建筑规模 | 第19-22页 |
3. 监生的来源及人数 | 第22-23页 |
4. 监生的各项福利 | 第23-28页 |
5. 教职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 第28-30页 |
(二) 地方学校——府、州、县学 | 第30-36页 |
1. 府、州、县学中的生员和教职员 | 第31页 |
2. 府、州、县学的规模及其设学统计 | 第31-33页 |
3. 府、州、县学的设学特点及其意义 | 第33-36页 |
四 明初教育的评价 | 第36-40页 |
(一) 教育的个人收益 | 第36-39页 |
(二) 教育的社会收益 | 第39-40页 |
简短的结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