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论文

梁子湖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碳氮磷转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文献综述:湿地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转化研究进展第9-16页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第9-11页
   ·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第11-14页
   ·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14-16页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总体思路第16-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6页
   ·梁子湖湿地概况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3.梁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研究第19-27页
   ·前言第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取样方法第19页
     ·养分测定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第20页
     ·土壤中氮的分布特征第20-23页
     ·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第23页
     ·土壤有机碳与氮、磷间的相关性第23页
   ·讨论第23-27页
4.梁子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的空间变异性第27-35页
   ·前言第27-28页
   ·用GIS研究土壤区域空间变异的理论依据第28-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试验区概况第30页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30页
     ·统计学分析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有机质和氮、磷变异情况第30-31页
     ·有机质和氮、磷的空间结构特征第31-32页
     ·有机质和氮、磷空间变异的克里格插值第32-33页
   ·讨论第33-35页
5.梁子湖水体氮、磷的季节变化及其负荷第35-43页
   ·前言第35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样品采集第35页
     ·分析方法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水体氮的变化第36-38页
       ·水体全氮的变化第36页
       ·水体氨态氮的变化第36-37页
       ·水体硝态氮的变化第37-38页
     ·水体全磷的变化第38页
     ·沉积物与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关系第38页
     ·氮、磷的负荷与分布第38-39页
     ·磷的预测模型第39-40页
   ·讨论第40-43页
6.梁子湖沉积物氮、磷释放研究第43-53页
   ·前言第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样品采集第43页
     ·试验方案第43-44页
     ·分析方法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底泥的基本性状第45页
     ·温度对氮释放的影响第45页
     ·pH对氮释放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湖区氮释放特征第46页
     ·温度对磷释放的影响第46页
     ·pH对沉磷释放的影响第46-48页
     ·不同湖区磷释放特征第48-49页
     ·沉积物无机磷的形态第49-50页
   ·讨论第50-53页
7 梁子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迁移研究第53-58页
   ·前言第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样器采集第53页
     ·分析方法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性NH_4~+-N,NO_3~--N的剖面特征第53-54页
     ·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剖面特征第54-55页
     ·沉积物-水界面磷的迁移第55-56页
   ·讨论第56-58页
8.水生植物分解释放碳、氮、磷的研究第58-62页
   ·前言第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对碳释放的影响第58页
     ·对氮释放的影响第58-59页
     ·对磷释放的影响第59页
     ·水生植物对湖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效应第59-60页
   ·讨论第60-62页
9.梁子湖湿地土壤酶研究第62-69页
   ·前言第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页
     ·取样方法第62页
     ·测定方法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土壤中尿酶的活性第63页
     ·脲酶活性与土壤氮的相关性第63-64页
     ·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第64-65页
     ·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的相关性第65页
     ·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第65页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氮、磷的相关性第65页
     ·沉积物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第65-66页
   ·讨论第66-69页
10.梁子湖湿地植物对氮、磷的积累特征第69-74页
   ·前言第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9页
     ·取样方法第69页
     ·测定方法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氮磷的含量特征第70页
     ·氮磷的积累特征第70-72页
   ·讨论第72-74页
11.梁子湖湿地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第74-81页
   ·前言第74页
   ·模型简介第74-76页
   ·模拟实验设计第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78页
     ·碳、氮输入第76-77页
       ·碳输入第76页
       ·氮输入第76-77页
         ·大气氮沉降第76页
         ·人工施肥第76页
         ·根及秸杆氮的归还量第76-77页
     ·碳、氮输出第77-78页
       ·碳输出第77页
       ·氮输出第77-78页
         ·氮的淋失和流失第77页
         ·作物收获氮的输出第77页
         ·土壤氮的挥发输出第77-78页
     ·土壤-植物系统的碳、氮平衡状况第78页
   ·讨论第78-81页
12.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宏观旋转物体等效原理检验中陀螺旋转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程建模和计算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