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农艺性状和育种目标 | 第8-10页 |
| ·农艺性状 | 第8-9页 |
| ·农艺性状与丰产早熟育种 | 第9页 |
| ·农艺性状与品质育种 | 第9-10页 |
| ·南瓜农艺性状的多样性 | 第10-11页 |
| ·南瓜育种进展 | 第11-14页 |
| ·南瓜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性研究 | 第11-12页 |
| ·南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 第12页 |
| ·南瓜优势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南瓜品质育种研究 | 第13-14页 |
| ·感官分析及其应用 | 第14-15页 |
| ·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5-18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5-16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9页 |
| ·试验地点及气候概况 | 第21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植物学性状调查 | 第21-23页 |
| ·产量相关性状调查 | 第23-24页 |
| ·营养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 ·感官品质分析 | 第25页 |
| ·嫩瓜贮藏期调查 | 第25-26页 |
| ·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54页 |
| ·农艺性状筛选 | 第29-34页 |
| ·农艺性状基本统计量分析 | 第29页 |
| ·性状筛选 | 第29-34页 |
| ·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第34-41页 |
| ·总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第34-36页 |
| ·早期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第36-37页 |
| ·单株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第37-39页 |
| ·单瓜重相关性状分析 | 第39-41页 |
| ·产量相关潜力评估 | 第41-46页 |
| ·产量增产潜力评估 | 第41-42页 |
| ·早期产量增产潜力评估 | 第42-43页 |
| ·单瓜重增产潜力评估 | 第43-44页 |
| ·单株产量增产潜力评估 | 第44页 |
| ·高产稳产品种评估 | 第44-46页 |
| ·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 第46-50页 |
| ·营养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 第46-48页 |
| ·感官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 第48-50页 |
| ·感官优势品种评估 | 第50-52页 |
| ·耐贮藏相关性状分析 | 第52-53页 |
| ·嫩瓜耐贮藏潜力评估 | 第53-54页 |
| 5 讨论 | 第54-59页 |
| ·农艺性状与育种目标的关系 | 第54-55页 |
| ·灰关联评估与实际(田间)表现 | 第55-56页 |
| ·数据的记载、取值和预处理方法不同对灰关联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常用方法比较 | 第57-59页 |
| 6 结论 | 第59-61页 |
| ·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 | 第59页 |
| ·增产潜力评估结果 | 第59页 |
| ·营养品质分析结果 | 第59页 |
| ·感官品质分析与感官优势品种评估 | 第59-60页 |
| ·贮藏品质与贮藏潜力评估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