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81页 |
第一章 植物病原细菌及水稻黄单胞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7-39页 |
☆ Xanthimonas oryzae pv.oryzae无毒基因(avr gene)及其产物 | 第18-22页 |
☆ Hrp基因 | 第22-24页 |
☆ 鞭毛 | 第24-28页 |
☆ 生物膜 | 第28-32页 |
☆ 胞外多糖 | 第32-34页 |
☆ 胞外酶 | 第34-35页 |
☆ LPS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 | 第35-39页 |
第二章 脂多糖生物糖合成 | 第39-64页 |
☆ 脂多糖引言 | 第39-40页 |
☆ LPS结构 | 第40-43页 |
☆ 核苷糖前体合成途径和O抗原组装基因 | 第43-58页 |
☆ 糖基转移酶和O-单元形成 | 第58-60页 |
☆ O-抗原加工、转运(processing)基因 | 第60-62页 |
☆ O-抗原基因族的来源和维持 | 第62-64页 |
第三章 脂多糖的运输 | 第64-81页 |
☆ 引言 | 第64-66页 |
☆ 生物合成O-特异的多糖 | 第66-78页 |
△ 起始阶段 | 第67-71页 |
△ 延伸/转运/聚合 | 第71-76页 |
△ 连接反应 | 第76-77页 |
△ Und-PP的再循环 | 第77-78页 |
☆ LPS的细胞表面定位 | 第78-80页 |
☆ 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 第80-81页 |
研究报告 | 第81-192页 |
第一章 恢复M12(RS105)EPS~-Path~-表型的阳性克隆P35亚克隆分析 | 第81-1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5-99页 |
·供试菌株与质粒 | 第85-87页 |
·培养条件和抗生素 | 第87页 |
·生长曲线和毒性实验 | 第87-88页 |
·DNA操作和功能互补 | 第88-95页 |
·LPS分析 | 第95-97页 |
·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97页 |
·菌落表型观察和游动性测定 | 第97页 |
·Southern杂交 | 第97-9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19页 |
·化学突变体的获得 | 第99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99-100页 |
·亚克隆分析 | 第100-105页 |
·来源于RS105,PX099的其他同类突变体的序列分析 | 第105-119页 |
·突变体脂多糖的检测 | 第119页 |
3 讨论 | 第119-122页 |
第二章 恢复M12功能的阳性克隆P80内orfs的序列分析 | 第122-1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7-128页 |
·研究序列的来源 | 第127页 |
·同源序列搜索 | 第127页 |
·蛋白生化参数的分析 | 第127-128页 |
·蛋白保守顺序和结构的预测 | 第128页 |
2 序列分析与结果 | 第128-161页 |
·P80包含基因簇与Xanthomonaslps合成基因簇的比较 | 第128-130页 |
·7个LPS合成相关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G+C含量的计算和亚细胞定位 | 第130页 |
·7个蛋白可能存在的修饰位点的预测 | 第130-132页 |
·蛋白功能相关预测 | 第132-161页 |
3 讨论 | 第161-168页 |
·Xooc LPS合成基因高度变异,基因簇通过水平转移(Hor izontal Gene Transfer)获得,具非典型的G+C含量 | 第161-163页 |
·WxoeA,WxocB和WxocC三个基因产物功能以鼠李糖为底物 | 第163-164页 |
·Wzt是ABC-转运系统的ATP-结合蛋白,WxocE和WxocD是甲基转移酶.WxocF是乙酰基转移酶 | 第164-167页 |
·组成Xooc的LPS结构的糖基有甲基和乙酰基修饰 | 第167-168页 |
第三章 恢复M12功能的阳性克隆P80内orfs的突变分析 | 第168-19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71-175页 |
·供试菌株,培养条件与质粒 | 第171-172页 |
·用于产生wxocB、wxocD、wxocE和wzt基因突变体的同源序列的PCR引物 | 第172页 |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序列验证,质粒提取,DNA提取参见第1章 | 第172页 |
·突变转化单元的构建 | 第172页 |
·水稻黄单胞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72-173页 |
·电转化和标记交换 | 第173页 |
·Southern杂交见第一章 | 第173页 |
·LPS的提取 | 第173-174页 |
·细菌游动性的测定 | 第174页 |
·透射电镜负染观察鞭毛 | 第174页 |
·生物膜的定性观察 | 第174-175页 |
·生长曲线和致病性测定 | 第1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5-182页 |
·变体转化单元的构建 | 第175-179页 |
·WxocA、wxocB、wxocD、wxocE、wzt基因突变体LPS电泳分析 | 第179-180页 |
·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游动性及鞭毛等细胞学特性的检测 | 第180-181页 |
·突变体在水稻上的繁殖能力及致病性测定 | 第181-182页 |
3 讨论 | 第182-192页 |
·基因敲除:以CoIE1为复制原点的质粒pBCSK(-)和R6K复制原点的载体pKNG101适用于Xooc的基因敲除 | 第183页 |
·P80序列中的基因参与LPS核心和O-抗原的合成 | 第183-184页 |
·Xooc O-抗原与毒性的关系 | 第184-186页 |
·LPS和EPS合成的相互关系,Wzt基因与EPS合成相关是该基因功能的一个新发现 | 第186-187页 |
·突变体改变的多种细胞学结构和功能的表达与致病性的关系 | 第187-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22页 |
附录: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无毒基因avrXa3和同源基因aB2.9对PXO99寄生适应性分析 | 第222-246页 |
本文登录序列号 | 第246-247页 |
缩略语和名词中英文对照 | 第247-254页 |
发表和完成撰写的论文目录 | 第254-255页 |
致谢 | 第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