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
| 绪论 | 第1-8页 |
| 上篇 中西绘画形神观的演变与发展 | 第8-67页 |
| 1. 中国绘画形神观的演变与发展 | 第8-36页 |
| 1.1 原始绘画中的形与神 | 第8-10页 |
| 1.2 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10-12页 |
|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12-15页 |
| 1.4 唐朝及五代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15-18页 |
| 1.5 宋元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18-24页 |
| 1.6 明清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24-31页 |
| 1.7 近现代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31-36页 |
| 2. 西方绘画形神观的演变与发展 | 第36-67页 |
| 2.1 原始绘画中的形与神 | 第36-38页 |
| 2.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38-41页 |
| 2.3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形神观 | 第41-47页 |
| 2.4 欧洲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绘画形神观 | 第47-52页 |
| 2.5 欧洲十九世纪的绘画形神观 | 第52-59页 |
| 2.6 欧洲及美国二十世纪的绘画形神观 | 第59-67页 |
| 下篇 中西绘画形神观的差异与相通 | 第67-104页 |
| 3. 中西绘画形神观的差异性 | 第67-87页 |
| 3.1 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形神观的差异 | 第67-73页 |
| 3.2 绘画理念所形成的形神观的差异 | 第73-77页 |
| 3.3 绘画传统所呈现的形神观的差异 | 第77-84页 |
| 3.4 绘画体系所彰显的形神观的特征 | 第84-87页 |
| 4. 中西绘画形神观的相通性 | 第87-104页 |
| 4.1 绘画本质所包含的形神观的相通性 | 第88-92页 |
| 4.2 绘画表现所体现的形神观的相通性 | 第92-97页 |
| 4.3 绘画精神所显示的形神观的相通性 | 第97-101页 |
| 4.4 文化冲撞所演绎的形神观的交融性 | 第101-104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