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公共文化机构的艺术教育功能探究--以北京市中国电影协会“老电影沙龙”为个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绪言第10-27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2页
  (一) 针对年轻人群体的公共艺术教育应引起重视第10-11页
  (二) 为何选取年轻人群体为样本第11页
  (三) 公共文化机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方式具有鲜明特色第11-12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2-16页
  (一) 公共文化机构第12-13页
  (二) 公共艺术教育(或社会艺术教育)第13-14页
  (三) 当代年轻人群体第14页
  (四) 新型社团第14-16页
 三、研究目的、内容、意义第16-18页
  (一) 研究目的第16页
  (二)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三) 研究意义第17-18页
 四、相关研究动态第18-23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三) 研究得失第22-23页
 五、研究设计与研究不足第23-27页
  (一) 研究理论假设第23页
  (二) 研究思路第23页
  (三) 理论基础第23-24页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第24-26页
  (五) 研究不足第26-27页
第一章 “老电影沙龙”的发起及其教育活动概要第27-41页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载体——电影第27-29页
  一、电影艺术的教育功能第27-28页
  二、电影艺术教育的独特性第28页
  三、电影艺术教育的复杂性第28-29页
 第二节 “老电影沙龙”个案概括第29-32页
  一、活动概况第29-30页
  二、参与人员基本情况第30-31页
  三、地理位置优势第31页
  四、活动成果第31-32页
 第三节 “老电影沙龙”的新型社团模式第32-41页
  一、传统社团发展第32-33页
  二、虚拟社团的发展第33-36页
  三、新型社团发展的优势分析第36-39页
  四、公共文化机构采用新型社团模式开展教育活动的优势分析第39-41页
第二章 “老电影沙龙”的教育功能分析第41-60页
 第一节 年轻人选择“老电影沙龙”的心理需求分析第41-47页
  一、对艺术的需求第42-43页
  二、对知识的需求第43页
  二、对自尊及社交心理需求第43-45页
  四、集体感(同一感)心理需求第45-46页
  五、休闲娱乐的心理需求第46-47页
 第二节 “老电影沙龙”的教育功能分析第47-57页
  一、审美教育功能第47-49页
  二、知识传承功能第49-50页
  三、人际交往功能第50-56页
  四、放松娱乐功能第56-57页
 第三节 新型社团模式对艺术教育功能的拓展第57-60页
  一、填鸭式艺术教育的弊端第57页
  二、社团机制增强教育功能的原因分析第57-58页
  三、新型社团拓展艺术教育功能第58-60页
第三章 对公共文化机构艺术教育活动的问题思考与建议第60-64页
 第一节 传统公共文化机构与“老电影沙龙”之优劣分析第60-62页
  一、传统公共文化机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方式的不足第60-61页
  二、“老电影沙龙”活动存在的问题第61-62页
 第二节 对公共文化机构发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建议第62-64页
  一、公共文化机构应借鉴“老电影沙龙”方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第62-63页
  二、公共文化机构对于新型社团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应给与支持第63-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第68-75页
 附录一:艺术教育活动调查问卷第68-72页
 附录二:组织者访谈提纲第72-74页
 附录三:活动参与者访谈提纲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自由艺术家经营状况研究
下一篇:鲍德里亚的艺术客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