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部分 传统收益及其面临的挑战 | 第12-18页 |
一、传统收益的确认原则 | 第12-14页 |
(一) 收益确认的历史成本原则 | 第12-13页 |
(二) 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 | 第13页 |
(三) 收益确认的配比原则 | 第13-14页 |
二、传统收益面临的挑战 | 第14-18页 |
(一)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4-15页 |
(二) 物价变动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5页 |
(三) 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5-16页 |
(四) 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提高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挑战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全面收益相关理论问题阐述 | 第18-24页 |
一、全面收益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 | 第19页 |
三、全面收益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一) 全面收益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观 | 第19-20页 |
(二) 全面收益遵循的是经济活动模式 | 第20页 |
(三) 全面收益的成本计量属性是现时成本 | 第20-21页 |
(四) 全面收益的计算方法是“资产-负债”法 | 第21页 |
四、各国全面收益准则的制定情况 | 第21-24页 |
(一) 美国 | 第21-22页 |
(二) 英国 | 第22页 |
(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 | 第24-30页 |
一、全面收益的确认 | 第24-26页 |
(一) 全面收益的来源 | 第24-25页 |
(二) 全面收益确认的标准 | 第25-26页 |
二、全面收益的计量 | 第26-28页 |
(一) 现行价值的计量属性 | 第26-27页 |
(二) 全面收益应采用的计量属性 | 第27-28页 |
三、全面收益的报告 | 第28-30页 |
(一) 全面收益现行的报告方式 | 第28页 |
(二) 现行全面收益报告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四部分 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实施的步骤 | 第30-40页 |
一、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报告全面收益是满足使用者决策需要的重要途径 | 第30-31页 |
(二) 报告全面收益是发展我国金融工具市场的有效手段 | 第31页 |
(三) 报告全面收益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关键步骤 | 第31-32页 |
二、全面收益在我国的适用性 | 第32-34页 |
(一) 政治环境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 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三) 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的举措 | 第34-40页 |
(一) 分步骤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 | 第34-36页 |
(二) 分步骤报告全面收益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