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17页 |
| 第一章 石杉碱甲体内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7-29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17-18页 |
| ·仪器 | 第17页 |
| ·试药 | 第17-18页 |
|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8-24页 |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8-21页 |
|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 | 第21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学考察 | 第21-24页 |
| ·石杉碱甲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4-27页 |
| ·色谱条件 | 第24-25页 |
| ·贮备液的配制 | 第25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25页 |
| ·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 第25-27页 |
| ·主要释放度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相似因子法 | 第27-28页 |
| ·加权评分法 | 第28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石杉碱甲大鼠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 第29-43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29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29-33页 |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9-32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标示回流液体积 | 第32-33页 |
| ·大鼠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 第33-35页 |
| ·大鼠在体肠道最佳吸收部位的考察 | 第33-34页 |
| ·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考察 | 第34-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 ·吸收百分率 | 第35页 |
| ·吸收速度常数(k_a)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 ·肠道最佳吸收部位的确定 | 第36-38页 |
| ·药物浓度与小肠吸收的关系 | 第38-39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9-43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石杉碱甲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研究及其评价 | 第43-63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43-44页 |
| ·仪器 | 第43页 |
| ·试药 | 第43-44页 |
| ·骨架缓释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 第44-59页 |
| ·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 | 第44页 |
| ·骨架缓释片片芯的单因素考察 | 第44-50页 |
| ·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50-54页 |
| ·石杉碱甲骨架缓释片的处方筛选 | 第54-56页 |
| ·肠溶骨架缓释片的质量考察 | 第56-59页 |
| ·石杉碱甲骨架缓释片释药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59-62页 |
| ·片芯释药机理 | 第59-60页 |
| ·片芯吸水和溶蚀性能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石杉碱甲肠溶骨架缓释片的稳定性研究 | 第63-68页 |
| ·仪器和试药 | 第63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63-66页 |
| ·石杉碱甲肠溶骨架缓释片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63页 |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63-66页 |
| ·加速试验 | 第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石杉碱甲肠溶骨架缓释片家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68-79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68-69页 |
| ·仪器 | 第68页 |
| ·试药 | 第68-69页 |
|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 第69-74页 |
| ·血药浓度数据 | 第69-72页 |
| ·药物动力学参数 | 第72-73页 |
|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73-74页 |
|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IVIVC) | 第74-76页 |
| ·自制肠溶骨架缓释片的体外累积释放曲线 | 第75页 |
| ·自制肠溶骨架缓释片的体内累积吸收百分数 | 第75页 |
| ·体内外相关性的计算 | 第75-76页 |
| ·统计分析法评价生物等效性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全文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发表文章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