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作业一号平台总体性能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页 |
1.1 自升式平台发展 | 第9页 |
1.2 总体性能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9-12页 |
第二章 辽河作业一号平台概述 | 第12-18页 |
2.1 平台的设计环境条件 | 第12页 |
2.2 平台主尺度及主要指标 | 第12-13页 |
2.3 平台总布置 | 第13-15页 |
2.4 自升式平台工作过程 | 第15页 |
2.5 平台总布置图 | 第15-18页 |
第三章 重量重心 | 第18-31页 |
3.1 平台状态划分 | 第18-19页 |
3.1.1 漂浮状态 | 第18-19页 |
3.1.2 坐底状态 | 第19页 |
3.1.3 预压状态 | 第19页 |
3.1.4 举升状态 | 第19页 |
3.2 重量估算 | 第19-23页 |
3.2.1 平台钢料预估 | 第20-21页 |
3.2.2 舾装重量估算 | 第21-22页 |
3.2.3 设备重量估算 | 第22页 |
3.2.4 空船重量估算 | 第22页 |
3.2.5 可变载荷重量估算 | 第22-23页 |
3.3 重量重心计算结果 | 第23-28页 |
3.4 平台静水力曲线 | 第28-31页 |
第四章 环境载荷 | 第31-40页 |
4.1 环境载荷作用方向 | 第31-32页 |
4.2 风载荷 | 第32-34页 |
4.2.1 计算工况 | 第32页 |
4.2.2 计算公式 | 第32-33页 |
4.2.3 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4.3 波浪载荷 | 第34-37页 |
4.3.1 波浪理论的选择 | 第34-35页 |
4.3.2 计算工况 | 第35页 |
4.3.3 计算公式 | 第35-37页 |
4.4 海流载荷 | 第37-39页 |
4.4.1 计算公式 | 第37页 |
4.4.2 波浪、海流载荷计算结果 | 第37-39页 |
4.5 载荷组合 | 第39-40页 |
4.5.1 正常作业时外载荷组合 | 第39页 |
4.5.2 自存状态时外载荷组合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漂浮性能研究 | 第40-56页 |
5.1 稳性的衡准 | 第40页 |
5.2 完整稳性 | 第40-51页 |
5.2.1 计算坐标系 | 第41页 |
5.2.2 重载拖航状态 | 第41-46页 |
5.2.3 轻载拖航状态 | 第46-51页 |
5.2.4 稳性校核 | 第51页 |
5.3 破舱稳性 | 第51-54页 |
5.4 干舷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坐底性能研究 | 第56-87页 |
6.1 平台桩腿的最大对地压力 | 第56-57页 |
6.2 预压 | 第57-59页 |
6.3 地基承载力与平台拔桩 | 第59-68页 |
6.3.1 地质资料 | 第59-65页 |
6.3.2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65-66页 |
6.3.3 刺穿分析 | 第66-67页 |
6.3.4 拔桩计算公式 | 第67-68页 |
6.4 桩靴尺度的优化研究 | 第68-81页 |
6.4.1 各口井位的承载力和拔桩计算 | 第69-79页 |
6.4.2 桩靴尺度确定 | 第79-81页 |
6.5 抗倾覆 | 第81-85页 |
6.5.1 计算坐标系 | 第81页 |
6.5.2 计算公式 | 第81-82页 |
6.5.3 计算工况 | 第82页 |
6.5.4 计算结果 | 第82-85页 |
6.6 抗滑移 | 第85-87页 |
6.6.1 计算坐标系 | 第85页 |
6.6.2 计算公式 | 第85页 |
6.6.3 计算工况 | 第85-86页 |
6.6.4 计算结果 | 第86-87页 |
第七章 倾斜试验 | 第87-96页 |
7.1 倾斜试验的理论依据 | 第87-88页 |
7.2 试验条件 | 第88-89页 |
7.3 试验进行 | 第89-90页 |
7.4 倾角测量 | 第90-91页 |
7.5 数据处理和计算结果 | 第91-96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96-9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