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6-18页 |
| 1 植物病原菌核盘菌的研究进展 | 第6-9页 |
| 2 生防菌小盾壳霉的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3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 ·小盾壳霉菌株的分离 | 第18页 |
| ·小盾壳霉对核盘菌的生防机制 | 第18-21页 |
|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 ·供试药剂 | 第18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18-19页 |
| ·抗生作用 | 第19-20页 |
| ·小盾壳霉寄生菌核过程中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及电导率的变化 | 第20-21页 |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 ·小盾壳霉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 第21-23页 |
| ·供试菌株与植物病原真菌 | 第21页 |
| ·供试农药 | 第21-22页 |
| ·小盾壳霉生防谱研究 | 第22页 |
| ·温度对小盾壳霉孢子和菌丝存活的影响 | 第22页 |
| ·紫外线对小盾壳霉孢子和菌丝存活的影响 | 第22页 |
| ·小盾壳霉对农药的敏感性 | 第22-23页 |
| ·小盾壳霉的遗传改良 | 第23-24页 |
| ·诱导方法 | 第23-24页 |
| ·突变菌株与亲本菌株生长速率的比较 | 第24页 |
| ·突变菌株与亲本菌株产孢量比较 | 第24页 |
| ·突变菌株的抗性水平 | 第24页 |
| ·突变菌株产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活力的研究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 ·小盾壳霉对核盘菌的生防机制 | 第24-29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24-25页 |
| ·抗生作用 | 第25-28页 |
| ·小盾壳霉寄生菌核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28-29页 |
| ·小盾壳霉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29-36页 |
| ·小盾壳霉生防谱研究 | 第29-31页 |
| ·小盾壳霉孢子和菌丝的致死温度 | 第31页 |
| ·小盾壳霉孢子和菌丝的耐紫外线能力 | 第31-32页 |
| ·小盾壳霉对农药的敏感性 | 第32-36页 |
| ·小盾壳霉的遗传改良 | 第36-37页 |
| ·诱导结果 | 第36页 |
| ·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比较 | 第36页 |
| ·突变菌株的抗性水平 | 第36-37页 |
| ·突变菌株产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活力的研究 | 第37页 |
| 3 讨论 | 第37-40页 |
| ·关于生防机制部分 | 第37-39页 |
| ·关于生态学特性部分 | 第39-40页 |
| ·关于遗传改良部分 | 第40页 |
| 4 结论 | 第40-41页 |
| 5 其它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英文摘要 | 第50-51页 |
| 附录I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所获荣誉 | 第51-52页 |
| 附录II 实验相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