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5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21页 |
1.1.1 火灾对钢结构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2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钢结构抗火设计的考虑 | 第11-19页 |
1.1.2.1 欧洲标准委员会规范 | 第11-13页 |
1.1.2.2 英国规范 | 第13-17页 |
1.1.2.3 欧洲钢结构协会设计建议 | 第17-18页 |
1.1.2.4 澳大利亚规范 | 第18页 |
1.1.2.5 我国规范的考虑 | 第18-19页 |
1.1.3 结构抗火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 第19-21页 |
1.2 结构抗火设计的研究内容 | 第21-43页 |
1.2.1 火燃烧的分析 | 第22-33页 |
1.2.1.1 火灾时室内温度的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1.2.1.2 影响火燃烧的因素 | 第23-27页 |
1.2.1.3 标准火燃烧模型 | 第27页 |
1.2.1.4 室内火燃烧模型 | 第27-30页 |
1.2.1.5 室内温度传播 | 第30-32页 |
1.2.1.6 等效曝火时间 | 第32-33页 |
1.2.2 结构在火中反应的分析 | 第33-43页 |
1.2.2.1 高温下钢材的性能分析 | 第33-41页 |
1.2.2.2 高温下钢结构的反应分析 | 第41-43页 |
1.3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 第43-45页 |
第二章 利用 ANSYS对火灾下的钢框架结构进行失效分析 | 第45-100页 |
2.1 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5-58页 |
2.1.1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6-54页 |
2.1.1.1 热分析所用公式 | 第46页 |
2.1.1.2 热传递方式 | 第46-48页 |
2.1.1.3 热分析的种类 | 第48-49页 |
2.1.1.4 计算构件内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 第49-52页 |
2.1.1.5 有限元方程的推导 | 第52-54页 |
2.1.2 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54-58页 |
2.1.2.1 材料非线性 | 第55-56页 |
2.1.2.2 几何非线性 | 第56页 |
2.1.2.3 有限元方程 | 第56-58页 |
2.2 钢框架在火灾下的失效分析 | 第58-100页 |
2.2.1 钢结构升温计算模型 | 第58-60页 |
2.2.2 利用 ANSYS对常温下钢框架进行分析 | 第60-64页 |
2.2.3 高温下计算参数选取 | 第64-67页 |
2.2.4 利用 ANSYS进行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失效分析 | 第67-100页 |
2.2.4.1 构件截面温度场分析 | 第67-85页 |
2.2.4.2 高温下钢框架的失效分析 | 第85-100页 |
第三章 基于计算的钢结构防火保护 | 第100-118页 |
3.1 结构防火设计要求 | 第100页 |
3.2 基于计算的钢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100-101页 |
3.3 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 | 第101-103页 |
3.4 防火设计时耐火极限要求的确定过程 | 第103-104页 |
3.5 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 | 第104-106页 |
3.5.1 疏导法 | 第104-105页 |
3.5.2 截流法 | 第105-106页 |
3.6 钢结构防火层厚度的计算 | 第106-115页 |
3.6.1 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的常用计算方法 | 第106-108页 |
3.6.2 本文所用钢构件耐火保护层厚度的计算 | 第108-115页 |
3.6.2.1 保护层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 第108-110页 |
3.6.2.2 导热微分方程 | 第110-111页 |
3.6.2.3 轻型干保护材料层厚度计算 | 第111-112页 |
3.6.2.4 重型或含水保护层厚度计算 | 第112-115页 |
3.7 框架模型防火层厚度的计算 | 第115-118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18-120页 |
4.1 结论 | 第118-119页 |
4.2 建议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