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1 脱氮除磷的常规方法及藻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34页 |
·污水脱氮除磷的常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脱氮的常规方法 | 第14-15页 |
·除磷的常规方法 | 第15-18页 |
·藻类细胞处理污水的原理 | 第18-21页 |
·营养物质的去除 | 第18-19页 |
·对重金属的去除 | 第19-20页 |
·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 第20页 |
·其它化合物的去除 | 第20-21页 |
·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污水 | 第21页 |
·藻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生物稳定塘 | 第21-22页 |
·高效藻类塘 | 第22-23页 |
·水力藻类床 | 第23-24页 |
·藻类固定化技术 | 第24-25页 |
·生物细胞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 第25-26页 |
·固定化方法的类型 | 第26-27页 |
·藻类固定化材料的性能 | 第27-30页 |
·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内部因素 | 第30-31页 |
·外部因素 | 第31-3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2-34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32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4-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实验藻种的来源 | 第34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4-35页 |
·其它重要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用污水 | 第36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藻类的培养 | 第37页 |
·藻类固定化与脱固定化方法 | 第37-39页 |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设计 | 第40-48页 |
·微藻的生长及对污水的适应性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褐藻胶固定化小球藻实验设计 | 第41-44页 |
·附着固定藻类实验设计 | 第44-48页 |
3 藻类生长规律研究及其优选 | 第48-61页 |
·微藻的生理特性 | 第48-49页 |
·微藻的营养类型 | 第48页 |
·微藻的生长及环境因子 | 第48页 |
·微藻的繁殖形式 | 第48-49页 |
·实验选用的藻类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 第49-54页 |
·蛋白核小球藻 | 第49-50页 |
·四尾栅藻 | 第50-51页 |
·悦目颤藻 | 第51页 |
·鞘丝藻 | 第51-52页 |
·链丝藻 | 第52页 |
·水网藻 | 第52页 |
·水绵 | 第52-53页 |
·藻类的生长规律分析 | 第53-54页 |
·各藻种对氮磷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各藻种耐污能力测试 | 第55-59页 |
·对城市污水的耐污能力 | 第55-58页 |
·藻类附着性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分析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4 藻类固定化脱氮除磷工艺实验 | 第61-76页 |
·小球藻包埋固定化实验 | 第61-68页 |
·固定化胶球脱氮除磷实验 | 第62页 |
·固定化胶球加固前后性能的变化 | 第62-65页 |
·菌藻固定化实验 | 第65-68页 |
·藻类附着固定化实验 | 第68-74页 |
·鞘丝藻附着固定化的过程 | 第68页 |
·附着固定化鞘丝藻去除氮磷的静态实验 | 第68-70页 |
·附着固定化藻类动态实验 | 第70-74页 |
·后续处理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5 藻类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 | 第76-114页 |
·固定化藻细胞的生长 | 第76-78页 |
·固定化小球藻细胞与悬浮小球藻细胞的生长对比 | 第76页 |
·固定化小球藻细胞在载体中的生长 | 第76-77页 |
·包埋固定化藻细胞与悬浮藻细胞去除氮磷效果的比较 | 第77-78页 |
·藻类密度与氮磷的去除 | 第78-84页 |
·固定化小球藻不同细胞密度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78-80页 |
·包埋固定化小球藻单位藻细胞密度与氮磷去除率 | 第80-81页 |
·藻珠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81页 |
·鞘丝藻不同生物量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81-83页 |
·鞘丝藻不同填料密度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pH值、DO的变化与氮磷的去除 | 第84-92页 |
·藻类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84-86页 |
·反应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 | 第86-87页 |
·pH值、DO与氮磷的去除 | 第87-91页 |
·附着固定化反应器中DO、pH值、电导率及氮磷的变化规律 | 第91-92页 |
·固定化小球藻的环境因素与N、P的去除 | 第92-99页 |
·氮磷比对固定化小球藻去除氮磷的影响 | 第92-94页 |
·碳源对N、P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94-97页 |
·光源对N、P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97-99页 |
·附着固定化藻类环境因素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99-104页 |
·人工污水中不同氮磷比对氮磷去除率及其生长的影响 | 第99-102页 |
·藻细胞饥饿状态对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藻体采收的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氮、磷的形态与藻细胞的去除效率 | 第104-110页 |
·固定化小球藻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规律 | 第104-108页 |
·固定化小球藻对不同形态磷的吸收规律 | 第108-110页 |
·固定化藻类脱氮除磷机理浅析 | 第110页 |
·小结 | 第110-11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14-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附录 | 第126-127页 |
鸣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