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及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多种污染物同时脱除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NO_x/SO_2的生成机理 | 第15-18页 |
·NO_x/SO_2控制方法与手段 | 第18-28页 |
·SO_2控制技术 | 第18页 |
·NO_x控制技术 | 第18-28页 |
·多种污染物综合脱除技术 | 第28-29页 |
·湍流反应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9-33页 |
·湍流反应流模拟简介 | 第29-30页 |
·湍流反应流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2页 |
·DNS湍流反应流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拟解决的科技问题 | 第33-36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简介 | 第36-42页 |
·多层石英管栓塞流反应器 | 第36-37页 |
·U型管式反应器 | 第37页 |
·沉降炉反应器 | 第37-39页 |
·测量仪器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煤粉再燃脱硝过程研究 | 第42-69页 |
·NO_x的生成过程 | 第42-48页 |
·煤粉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机理 | 第42-43页 |
·试验方案与工况设计 | 第43-44页 |
·氧量对NO_x析出过程的影响 | 第44-47页 |
·温度对NO_x析出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甲烷模拟天然气或挥发份再燃过程 | 第48-51页 |
·试验工况 | 第48-49页 |
·再燃区气氛影响 | 第49-50页 |
·甲烷再燃沿程浓度分布 | 第50-51页 |
·煤粉再燃还原NO_x微观过程研究 | 第51-55页 |
·试验工况 | 第51-52页 |
·不同氧量再燃NO/O_2/CO_2/CO动态特性 | 第52-55页 |
·再燃细度的确定 | 第55-58页 |
·再燃粉量的确定 | 第58-59页 |
·再燃温度的确定 | 第59-60页 |
·再燃区气氛的影响 | 第60-61页 |
·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再燃燃料及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 | 第62-67页 |
·试验工况 | 第62-64页 |
·煤种对再燃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神华煤的脱矿与负载再燃 | 第65-67页 |
·金属离子对于再燃过程的催化机理 | 第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再燃结合SNCR与CaCO_3对NO_x/SO_2的同时脱除 | 第69-92页 |
·SNCR反应动力学过程 | 第69-76页 |
·SNCR过程 | 第69-71页 |
·SNCR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反应机理 | 第71-73页 |
·动力学模拟结果 | 第73-76页 |
·SNCR试验及与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76-83页 |
·试验工况 | 第76页 |
·温度及氨氮摩尔比NSR的影响 | 第76-78页 |
·NH_3的尾部泄漏 | 第78页 |
·初始浓度影响 | 第78-79页 |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79-80页 |
·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80-82页 |
·氨剂种类及温度窗口 | 第82-83页 |
·煤粉再燃结合SNCR的高级再燃脱硝过程 | 第83-85页 |
·煤粉再燃结合CaCO_3对于NO_x/SO_2的同时脱除 | 第85-87页 |
·两段喷氨对于NO_x/SO_2的同时脱除 | 第87-90页 |
·各种脱硝技术的可能组合 | 第90页 |
·结语 | 第90-92页 |
第五章 O_3氧化多种污染物同时脱除 | 第92-110页 |
·O_3的特性及其发生 | 第93-95页 |
·O_3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93-94页 |
·O_3的发生技术 | 第94-95页 |
·O_3与锅炉烟气多种污染物的反应机理 | 第95-99页 |
·O_3生存周期及与污染物反应时间对比 | 第99-102页 |
·O_3与NO_x之间的反应 | 第102-103页 |
·O_3与Hg之间的反应 | 第103-105页 |
·O_3与SO_2之间的反应 | 第105-106页 |
·O_3与H_2S之间的反应 | 第106页 |
·O_3与CO之间的反应 | 第106-107页 |
·O_3综合脱除效果及实现方式 | 第107-108页 |
·结语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流动及带有化学反应的直接数值模拟(DNS)和并行计算方法 | 第110-129页 |
·反应流直接数值模拟简介 | 第110-113页 |
·并行计算原理及实现 | 第113-116页 |
·并行机架构 | 第113-114页 |
·浙大热能所并行计算机简介 | 第114-115页 |
·并行计算原理 | 第115-116页 |
·射流反应流控制方程及无量纲化 | 第116-121页 |
·射流反应流研究对象 | 第116-117页 |
·控制方程 | 第117-119页 |
·简化及推导 | 第119-120页 |
·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120-121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21-124页 |
·空间离散格式 | 第121-123页 |
·时间步进格式 | 第123-124页 |
·边界条件 | 第124-126页 |
·初始条件 | 第126页 |
·网格及并行区域划分 | 第126-128页 |
·目前的DNS反应流计算规模 | 第128-129页 |
第七章 H_2/N_2火焰及O_3/NO反应射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 第129-153页 |
·H_2/N_2射流火焰 | 第129-136页 |
·Cabra试验简介 | 第129-130页 |
·模拟工况简介 | 第130-131页 |
·H_2/N_2射流火焰DNS模拟结果 | 第131-135页 |
·DNS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135-136页 |
·O_3/NO反应射流 | 第136-152页 |
·模拟工况简介 | 第136-138页 |
·O_3/NO射流反应流DNS模拟结果 | 第138-143页 |
·反应射流发展过程中涡的形成机理及运动特性 | 第143-149页 |
·化学反应对流场的影响 | 第149-152页 |
·结语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再燃SNCR与O_3在NO_2和其它污染物控制中的应用 | 第153-161页 |
·100MW机组再燃SNCR工程应用方案 | 第153-157页 |
·锅炉运行参数 | 第153-154页 |
·低NO_x改造方案 | 第154-156页 |
·NO_x控制的预期效果 | 第156-157页 |
·300MW机组O_3应用方案 | 第157-159页 |
·与现有技术的对比 | 第159-160页 |
·结语 | 第160-161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161-165页 |
·结论 | 第161-16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4页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