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通信的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引言 | 第1-10页 |
| 第1章 通信理论基础 | 第10-35页 |
| ·概述 | 第10-13页 |
| ·通信及通信系统的构成 | 第10-11页 |
| ·信息、信号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 ·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 第12-13页 |
| ·常用传输媒介 | 第13页 |
| ·通信系统中的常用调制方式 | 第13-15页 |
| ·数据通信技术 | 第15-20页 |
| ·数据通信及其特点 | 第15页 |
| ·串行数据通信 | 第15-18页 |
| ·MCS-51单片机通信 | 第18-20页 |
|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 第20-23页 |
| ·无线电传输及微波中继 | 第21-22页 |
| ·数字微波传输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光通信技术 | 第23-35页 |
| ·光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 第23页 |
| ·光纤通信 | 第23-27页 |
| ·光纤通信系统 | 第27-29页 |
|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 | 第29-35页 |
| ·FSO的概念及优势 | 第29-30页 |
| ·FSO的技术原理和系统配置 | 第30-32页 |
| ·FSO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 | 第32-35页 |
| 第2章 电气化铁道微机监控技术 | 第35-54页 |
| ·微机监控系统功能及组成原理 | 第35-38页 |
| ·概述 | 第35-37页 |
| ·监控主站功能及组成原理 | 第37页 |
| ·被控站功能及组成 | 第37-38页 |
| ·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及通信原理 | 第38-43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被控站通信网络结构及原理 | 第39-41页 |
| ·通信信道及数据传输系统 | 第41-43页 |
| ·微机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接口 | 第43-47页 |
| ·开关量采集接口 | 第43-44页 |
| ·模拟量采集接口 | 第44-45页 |
| ·遥控、遥调输出接口 | 第45-47页 |
| ·微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 第47-54页 |
| ·微机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47-48页 |
| ·可靠性理论 | 第48-49页 |
| ·微机监控系统冗余结构设计 | 第49页 |
| ·软硬件可靠性 | 第49-54页 |
| 第3章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 | 第54-80页 |
| ·背景介绍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54-55页 |
| ·系统整体方案及功能介绍 | 第55-61页 |
| ·系统整体方案 | 第55-57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57页 |
| ·系统结构及操作流程 | 第57-59页 |
| ·系统器件选取 | 第59-61页 |
| ·系统详细方案设计 | 第61-68页 |
| ·系统通信网络结构 | 第61-63页 |
| ·PLC详细布线和工作流程 | 第63-67页 |
| ·RTU现场操作箱设计 | 第67-68页 |
| ·基于VC++的监控中心机软件设计 | 第68-72页 |
| ·监控中心主机工作流程 | 第68-70页 |
| ·监控中心主机操作界面 | 第70-71页 |
| ·视频监视与大型模拟屏 | 第71-72页 |
| ·基于单片机的RTU硬件设计 | 第72-73页 |
| ·元器件选取 | 第72页 |
| ·电路图及PCB板 | 第72-73页 |
| ·基于C51的RTU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73-76页 |
| ·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76-78页 |
| ·系统成本预算 | 第78-80页 |
| 第4章 实验和结论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 附录Ⅰ 现场控制主板电路原理图和PCB | 第87-90页 |
| 附录Ⅱ 实验报告 | 第90-99页 |
| 附录Ⅲ 程序清单 | 第99-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