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抵押制度研究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浮动抵押的定义和性质 | 第7-20页 |
一、 浮动抵押的定义 | 第7-9页 |
二、 浮动抵押的制度沿革 | 第9-13页 |
(一) 罗马法 | 第9页 |
(二) 英国法 | 第9-10页 |
(三) 苏格兰法 | 第10-11页 |
(四) 大陆法系国家法律 | 第11页 |
(五) 美国法 | 第11-12页 |
(六) 其他国家法律 | 第12-13页 |
三、 浮动抵押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四、 浮动抵押的制度定位 | 第15-20页 |
(一) 与抵押物之物上代位权的区别 | 第15-16页 |
(二) 与所有权保留的区别 | 第16-18页 |
(三) 与财团抵押的区别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浮动抵押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0-26页 |
一、 理论背景--对担保融资功能的承认 | 第20-21页 |
二、 价值冲突--效率对安全的挑战 | 第21-22页 |
三、 浮动抵押的优势和劣势 | 第22-26页 |
(一) 优势 | 第22-25页 |
(二) 劣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浮动抵押的设立与实现 | 第26-43页 |
一、 浮动抵押的设立 | 第26-28页 |
(一) 浮动抵押的设立主体 | 第26-27页 |
(二) 债权范围和设抵财产 | 第27-28页 |
二、 浮动抵押的完善--公示登记 | 第28-32页 |
(一) 英国法规定 | 第28-29页 |
(二) 美国法规定 | 第29页 |
(三) 物权公示的效力 | 第29-30页 |
(四) 登记的效力和价值 | 第30-32页 |
三、 浮动抵押的休眠 | 第32-35页 |
(一) 处分权的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二) 对处分权的限制 | 第34-35页 |
四、 浮动抵押的结晶 | 第35-39页 |
(一) 结晶的概念和效力 | 第35-36页 |
(二) 引起结晶的事由 | 第36-38页 |
(三) 解结晶与再结晶 | 第38-39页 |
五、 浮动抵押的受偿顺序 | 第39-43页 |
(一) 无担保债权人 | 第39页 |
(二) 优先债权人 | 第39-40页 |
(三) 有担保债权人 | 第40-41页 |
(四) 判决确定的债权人 | 第41页 |
(五) 出租人 | 第41页 |
(六) 其他浮动抵押债权人 | 第41-42页 |
(七) 留置权人和抵销权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浮动抵押制度 | 第43-56页 |
一、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现状 | 第43-45页 |
(一) 我国是否存在浮动抵押的立法 | 第43-44页 |
(二) 我国浮动抵押的实践 | 第44-45页 |
二、 浮动抵押在我国立法上存在的障碍 | 第45-50页 |
(一) 物权法原则 | 第45-47页 |
(二) 《担保法》具体规定 | 第47-49页 |
(三) 登记程序 | 第49-50页 |
(四) 外汇管理 | 第50页 |
三、 浮动抵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 第50-56页 |
(一) 体制定位 | 第51-52页 |
(二) 主体、债权范围和设抵财产 | 第52页 |
(三) 登记 | 第52-53页 |
(四) 浮动抵押的无效 | 第53-54页 |
(五) 浮动抵押的结晶 | 第54页 |
(六) 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受偿顺序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