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7页 |
| ·概述 | 第8-10页 |
| ·新型有机锡氧簇 | 第10-15页 |
| ·三烷基锡有机锡氧簇 | 第10-11页 |
| ·二烷基锡有机锡氧簇 | 第11-14页 |
| ·单烷基锡有机锡氧簇 | 第14-15页 |
| ·新型无机锡氧簇 | 第15-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仪器与试剂 | 第17-19页 |
| ·仪器 | 第17页 |
| ·试剂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无机酸连接的新型有机锡氧簇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24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R_2SnO)_3(R_2SnOH)_2(CO_3)]_2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20页 |
| ·二苄基二氯化锡的合成 | 第19页 |
| ·[(R_2SnO)_3(R_2SnOH)_2(CO_3)]_2的合成 | 第19-20页 |
| ·[(R_2SnO)_3(R_2SnOH)_2(CO_3)]_2的晶体结构及讨论 | 第20-24页 |
| 第四章 有机酸连接的新型有机锡氧簇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31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1,1’-二茂铁二甲酸的合成 | 第24-25页 |
| ·1,1’-二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 | 第24页 |
| ·1,1’-二茂铁二甲酸(H_2L_a)的合成 | 第24-25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a]_2和[(R_2SnO)_3(R_2SnOH)_2L_b]_2的合与表征 | 第25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a]_2(R=C_6H_5CH_2) | 第25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b]_2(R=C_6H_5CH_2,H_2L_b=己二酸) | 第25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a]_2和[(R_2SnO)_3(R_2SnOH)_2L_b]_2的晶体结构及讨论 | 第25-31页 |
| 第五章 梯子状与鼓状有机锡氧簇的合成与转化 | 第31-37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c)_2和[RSn(O)L_c]_6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2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c)_2 | 第31页 |
| ·[RSn(O)L_c]_6 | 第31-32页 |
| ·(R_2SnO)_3(R_2SnOH)_2(L_c)_2和[RSn(O)L_c]_6的晶体结构及讨论 | 第32-37页 |
| 第六章 烷氧基修饰的有机锡氧簇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42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Cy_2(C_2H_5O)SnOSn(C_2H_5O)Cy_2]_2和[(R_2SnO)_3(R_2SnOH)(R_2SnOC_2H_5)(CO_3)]_2合成与表征 | 第37-38页 |
| ·[Cy_2(C_2H_5O)SnOSn(C_2H_5O)Cy_2]_2 | 第37页 |
| ·[(R_2SnO)_3(R_2SnOH)(R_2SnOC_2H_5)(CO_3)]_2 | 第37-38页 |
| ·[Cy_2(C_2H_5O)SnOSn(C_2H_5O)Cy_2]和[(R_2SnO)_3(R_2SnOH)(R_2SnOC_2H_5)(CO_3)]_2晶体结构及讨论 | 第38-42页 |
| 第七章 以新型无机锡氧簇Sn_4~Ⅱ-Sn_4~ⅢO_4为核心的多茂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7页 |
| ·概述 | 第42页 |
| ·新型无机锡氧簇合成及表征 | 第42-43页 |
| ·新型无机锡氧簇的晶体结构及讨论 | 第43-47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