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的鉴定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26页 |
| ·粗山羊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4页 |
| ·粗山羊草的类别和地理分布 | 第10-12页 |
| ·粗山羊草的遗传多样性 | 第12-14页 |
| ·粗山羊草的抗性基因多样性 | 第12-13页 |
| ·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生化分析 | 第13页 |
| ·粗山羊草的分子标记分析 | 第13-14页 |
| ·粗山羊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作 | 第14-18页 |
| ·优异基因的转移途径 | 第14-15页 |
| ·雄性不育系及核质杂种的创制 | 第15-16页 |
| ·粗山羊草主要抗病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粗山羊草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 | 第16-17页 |
| ·粗山羊草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粗山羊草的品质性状 | 第18页 |
| ·外源基因检测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8-19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9-21页 |
| ·染色体核形分析 | 第19页 |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 第19-20页 |
| ·染色体带型分析 | 第20-21页 |
| ·原位杂交 | 第21页 |
| ·生化标记 | 第21-22页 |
| ·分子标记 | 第22-26页 |
| ·RFLP | 第23页 |
| ·RAPD | 第23-24页 |
| ·AFLP | 第24-25页 |
| ·SSR | 第25-26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 ·实验地点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7-28页 |
| ·细胞学观察 | 第28-29页 |
|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观察 | 第29页 |
|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29页 |
| ·种子醇溶蛋白 A-PAGE | 第29页 |
| ·DNA 提取 | 第29-30页 |
| ·SSR DNA 扩增 | 第30-31页 |
|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1页 |
| ·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0页 |
| ·农艺性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 ·细胞学结果鉴定分析 | 第36-41页 |
| ·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 第41-43页 |
| ·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 ·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 第44-47页 |
| ·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4 讨论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