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7-11页 |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病例来源 | 第7页 |
·病例选择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病例分组 | 第8页 |
·治疗方法 | 第8-9页 |
·针灸治疗 | 第9页 |
·观察指标 | 第9-10页 |
·吞咽功能评价 | 第9页 |
·吞咽X线透视检查 | 第9-10页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第10页 |
·血浆NO和SOD检测 | 第1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1-14页 |
·吞咽功能评价 | 第11页 |
·VFSS评分 | 第11-12页 |
·钡剂通过口咽和部时间 | 第12页 |
·口、咽部通过时间比较 | 第12页 |
·误吸例数比较 | 第12页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第12-13页 |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O及SOD的变化 | 第13-1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4-22页 |
·针刺方案的选择 | 第14-16页 |
·假性延髓麻痹的病理机制 | 第14页 |
·吞咽障碍 | 第14-15页 |
·针刺穴位的选择 | 第15-16页 |
·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16-20页 |
·饮水试验的选择 | 第16-17页 |
·脑千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选择 | 第17-18页 |
·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的选择 | 第18-19页 |
·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选择 | 第19-20页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机理探讨 | 第20-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综述 | 第2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