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标识统一立法初探
引言 | 第1-12页 |
一、标识与商业标识 | 第9-10页 |
二、商业标识与商品标识 | 第10-11页 |
三、商业标识与商标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商业标识的种类及其功能性分析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商业标识法律上的类别 | 第12-17页 |
第二节 商业标识的功能性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当前商业标识保护之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现行商标法法律保护之混乱 | 第18-22页 |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之冲突 | 第19页 |
二、商标权与域名权之冲突 | 第19-20页 |
三、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之冲突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现行商标法法律保护之阙如 | 第22-25页 |
一、注册商标“神五”所引发的反思 | 第22-24页 |
二、型号标识的法律保护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商业标识统一立法之前瞻性思考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统一立法之必要性分析 | 第25-32页 |
一、新形势呼唤统一立法 | 第25-27页 |
(一) WTO呼唤商业标识统一立法 | 第25-26页 |
(二) 电子商务的崛起呼唤商业标识统一立法 | 第26-27页 |
二、法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三、哲学层面的反思 | 第29-32页 |
第二节 统一立法之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32-37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一) 共同的标识性 | 第32页 |
(二) 本质上的联系 | 第32-33页 |
(三) 功能上的联系 | 第33-34页 |
(四) 使用上的联系 | 第34-35页 |
二、现实基础 | 第35-37页 |
(一) 立法基础 | 第35-36页 |
(二) 经济基础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重构我国商业标识法之思量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商业标识法的立法模式 | 第37-43页 |
一、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结合模式 | 第37-40页 |
二、知识产权法典模式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商业标识法的立法目的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商业标识法的基本原则 | 第45-50页 |
一、诚实信用原则 | 第46-47页 |
二、保护合法在先权利原则 | 第47-48页 |
三、防止商业标识淡化原则 | 第48-50页 |
第四节 立法体例 | 第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
声明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