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缕石/聚丙烯酰胺杂化物的合成、性质与絮凝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课题的提出 | 第8-19页 |
| 1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 第8-10页 |
| ·溶胶-凝胶(sol-gel)法 | 第8页 |
| ·聚合物-粘土法 | 第8-10页 |
| ·剥离复合法 | 第9页 |
| ·原位插层聚合法 | 第9-10页 |
| ·熔融插层法 | 第10页 |
| ·模板合成 | 第10页 |
| 2 坡缕石(PGS)的结构及物化性质 | 第10-14页 |
| ·PGS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结构 | 第10-12页 |
| ·PGS的物化性质 | 第12-14页 |
| ·热性能 | 第12页 |
| ·吸附性能 | 第12-13页 |
| ·酸活化反应 | 第13页 |
| ·PGS/有机高分子的复合物 | 第13-14页 |
| 3 絮凝剂概述 | 第14-18页 |
| ·无机絮凝剂 | 第14-15页 |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5-17页 |
|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 | 第17-18页 |
| ·生物絮凝剂 | 第18页 |
| 4 课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页 |
| 2 坡缕石的酸活化与内表面改性 | 第19-20页 |
| 3 PGS/PAM杂化物的合成 | 第20页 |
| 4 红外测试 | 第20页 |
| 5 核磁测试 | 第20页 |
| 6 SEC测试 | 第20-21页 |
| 7 特性粘数测定 | 第21页 |
| 8 电导测定 | 第21页 |
| 9 絮凝实验 | 第21页 |
| 10 水解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PGS/PAM杂化物的合成 | 第22-32页 |
| 1 PGS/PAM杂化物的合成 | 第22-24页 |
| 2 PGS/PAM杂化物的表征 | 第24-27页 |
| ·~1H-NMR | 第24页 |
| ·FTIR | 第24-25页 |
| ·稀溶液粘度 | 第25-27页 |
| 3 PGS/PAM杂化物的合成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 ·改性坡缕石(APGS-EACl)用量 | 第27页 |
| ·单体浓度 | 第27-28页 |
| ·聚合反应时间 | 第28-29页 |
| 4 无机-有机杂化物聚合反应动力学初步研究 | 第29-30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PGS/PAM杂化物的稀溶液性质研究 | 第32-49页 |
| 1 杂化物稀溶液粘度行为 | 第32-41页 |
| ·无盐条件下的粘度行为 | 第32-36页 |
| ·外加盐条件下的粘度行为 | 第36-40页 |
| ·pH效应 | 第40-41页 |
| 2 稀溶液电导行为 | 第41-44页 |
| 3 SEC行为 | 第44-47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PGS/PAM杂化物的絮凝应用 | 第49-57页 |
| 1 杂化物的结构对絮凝过程的影响 | 第49-52页 |
| ·杂化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49-51页 |
| ·处理高岭土2.5wt%污水 | 第51页 |
| ·处理赤铁矿5wt%污水 | 第51-52页 |
| 2 PGS/PAM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 ·分子量(特性粘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GS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用上层清液透光率评价 | 第53-54页 |
| ·用沉降速率评价 | 第54页 |
| ·用污泥量评价 | 第54-55页 |
| 3 杂化絮凝剂在实际污水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