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 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2 数控机床的简述 | 第9-11页 |
| ·数控机床的发展应用状况 | 第9-10页 |
| ·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发展应用状况 | 第10-11页 |
| 3 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数控编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1页 |
| ·国外的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的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数控CAD/CAH技术发展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 4 开发数控线切割CAD/CAM集成系统意义及目的 | 第13-14页 |
| ·系统开发的目的 | 第13页 |
| ·系统开发的意义 | 第13-14页 |
| 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数控线切割机床CAD/CAM集成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15-19页 |
| 1 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 | 第15页 |
| 2 CAD模块 | 第15-17页 |
| ·图形绘制 | 第16页 |
| ·图形编辑 | 第16-17页 |
| ·无缝集成流行CAD软件 | 第17页 |
| 3 CAM模块 | 第17-18页 |
| ·工艺处理 | 第17页 |
| ·后置处理 | 第17-18页 |
| ·仿真 | 第18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数控线切割CAD/CAM集成系统CAD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19-40页 |
| 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 第19页 |
| 2 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19-21页 |
| ·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 ·系统用户界面的构成 | 第20-21页 |
| 3 类的定义 | 第21-24页 |
| ·绘图对象类的定义 | 第21-23页 |
| ·工具类的定义 | 第23-24页 |
| 4 系统的数据结构 | 第24-26页 |
| 5 自由曲线生成 | 第26-33页 |
| ·曲线建模方法的介绍 | 第26-29页 |
| ·曲线建模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 ·系统的自由曲线的生成 | 第30-33页 |
| 6 无缝集成流行CAD软件技术实现 | 第33-36页 |
| ·DXF图形交换文件的说明 | 第33-34页 |
| ·调用DXF图形交换文件的图形信息 | 第34-36页 |
| 7 图形的拾取实现 | 第36-37页 |
| 8 图形的编辑实现 | 第37-38页 |
| 9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数控线切割CAD/CAM集成系统CAM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0-50页 |
| 1 后置处理模块的设计 | 第40-46页 |
| ·图形元素的排序 | 第41-43页 |
| ·数控代码的生成 | 第43-46页 |
| 2 仿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48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数控线切割CAD/CAM集成系统的实例说明 | 第50-57页 |
| 1 系统运行 | 第50-51页 |
| 2 图形绘制操作 | 第51-52页 |
| 3 图形编辑操作 | 第52-53页 |
| 4 后置处理操作 | 第53-55页 |
| ·图形元素的排序操作 | 第53-54页 |
| ·生成数控代码的操作 | 第54-55页 |
| 5 仿真操作 | 第55-56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 1 结论 | 第57页 |
| 2 建议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 第63-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