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IP网络管理的背景 | 第1-18页 |
| ·IP网发展历程 | 第9页 |
| ·IP网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 ·IP网络管理的产生 | 第10-12页 |
| ·IP网络管理的国际标准 | 第12-15页 |
| ·网络管理架构 | 第12-13页 |
| ·TOM网管架构 | 第13-14页 |
| ·网络管理接口 | 第14-15页 |
| ·IP网络管理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IP网络管理的功能 | 第16-17页 |
| ·拓扑管理 | 第16-17页 |
| ·故障管理 | 第17页 |
| ·配置管理 | 第17页 |
| ·性能管理 | 第17页 |
| ·安全管理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I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综述 | 第18-25页 |
| ·网络管理模型 | 第18-21页 |
| ·网络管理的四要素 | 第18页 |
| ·网络管理过程 | 第18-20页 |
| ·IP网络管理模型 | 第20-21页 |
| ·基于TCP/IP的网络管理 | 第20页 |
| ·SNMP网络管理协议 | 第20页 |
| ·MIB的结构及描述 | 第20-21页 |
| ·IP网络管理系统综述 | 第21-24页 |
| ·网络管理系统的一般结构 | 第21页 |
| ·IP网络管理功能模型 | 第21-24页 |
| ·配置管理 | 第22页 |
| ·故障/告警管理 | 第22页 |
| ·业务管理 | 第22-23页 |
| ·安全管理 | 第23页 |
| ·性能管理 | 第23-24页 |
| ·功能模型综述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实时性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5-37页 |
| ·系统概述 | 第25-29页 |
| ·系统目标概述 | 第25页 |
| ·系统结构概述 | 第25-27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5-26页 |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26页 |
| ·数据呈现模块 | 第26-27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27页 |
| ·性能数据概述 | 第27-29页 |
| ·性能数据 | 第27页 |
| ·Netflow等接口流量数据 | 第27页 |
| ·SAA、Ping等时延、丢包数据 | 第27页 |
| ·性能指标 | 第27-29页 |
| ·性能指标的呈现 | 第29页 |
| ·系统软件结构 | 第29-35页 |
| ·数据采集层 | 第31-32页 |
| ·基于SAA接口的采集 | 第31页 |
| ·并行Ping采集 | 第31-32页 |
| ·TraceRoute采集接口 | 第32页 |
| ·数据管理层 | 第32-35页 |
| ·设备可用性分析指标计算 | 第32页 |
| ·带宽统计 | 第32-33页 |
| ·性能指标计算方式 | 第33-35页 |
| ·数据呈现层 | 第35页 |
| ·网元树图管理及更新 | 第35页 |
| ·界面图形/报表设计 | 第35页 |
| ·系统应用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网络路由拓扑发现及最小时延路由 | 第37-53页 |
| ·数据结构 | 第37-40页 |
| ·路由表在MIB-Ⅱ库中的定义 | 第37-38页 |
| ·循环链表结构 | 第38-40页 |
| ·算法描述 | 第40-42页 |
| ·网络拓扑算法 | 第40-41页 |
| ·最小时延算法 | 第41-42页 |
| ·源代码实现 | 第42-51页 |
| ·统计数据的计算 | 第42-45页 |
| ·最大时延 | 第44-45页 |
| ·平均时延 | 第45页 |
| ·设备可达性 | 第45-46页 |
| ·其他主要数据结构和函数说明 | 第46-48页 |
| ·错误码 | 第46页 |
| ·UpdateMaxMinAvgSum和AddItem函数描述 | 第46-48页 |
| ·TimetoItem函数描述 | 第48页 |
| ·代码测试结果 | 第48-49页 |
| ·AddItem | 第48-49页 |
| ·UpdateMaxMinAvgSum | 第49页 |
| ·仿真结果 | 第49-51页 |
| ·平均时延(ms) | 第49-50页 |
| ·最大时延(ms) | 第50页 |
| ·最小时延(ms) | 第50-51页 |
| ·拓扑图 | 第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系统的实际应用 | 第53-54页 |
| ·整个系统的测试环境 | 第53页 |
| ·整个系统的测试目的 | 第53页 |
| ·整个系统的测试结果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录A 缩略语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