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6-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理论意义 | 第6-7页 |
2.现实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研究目标 | 第10页 |
2.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人的情感交流活动概述 | 第13-19页 |
(一)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哲学规定性 | 第13-15页 |
1.追溯情感交流活动的起源 | 第13-14页 |
2.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哲学规定性 | 第14-15页 |
(二)情感交流活动是人独有的活动形式 | 第15-16页 |
1.动物的情感交流活动特征是种先天属性 | 第15页 |
2.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具有特殊性 | 第15-16页 |
(三)人的情感交流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形式 | 第16-19页 |
二、虚拟社会的兴起与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演变 | 第19-26页 |
(一)虚拟社会的兴起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的变革 | 第19-21页 |
1.虚拟社会的兴起 | 第19-20页 |
2.社会存在形式的变革 | 第20-21页 |
(二)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在虚拟社会中的演变及特征 | 第21-26页 |
1.新技术革命下的情感交流方式的发展 | 第21-23页 |
2.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演变及特征 | 第23-26页 |
三、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双重效应 | 第26-43页 |
(一)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人的双重效应 | 第26-36页 |
1.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人的正效应 | 第28-33页 |
2.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人的负效应 | 第33-36页 |
(二)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社会的双重效应 | 第36-43页 |
1.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社会的正效应 | 第36-41页 |
2.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对社会的负效应 | 第41-43页 |
四、关于虚拟社会人的情感交流活动双重效应之哲学思考 | 第43-49页 |
(一)正确认识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双重效应 | 第43-46页 |
1.正确认识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效应的辩证性 | 第44-45页 |
2.正确认识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效应的不平衡性 | 第45-46页 |
(二)科学处理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交流活动的双重效应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