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 民间宗教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8-13页 |
| (一) 对于民间宗教概念的思考 | 第8-11页 |
| (二) 民间宗教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3页 |
| 二、 民国时期东北民间宗教的概况 | 第13-19页 |
| (一) 山传统或原始的教派分化而来 | 第13-16页 |
| (二) 民国时期出现的会社 | 第16-17页 |
| (三) 带有武装性质的会门 | 第17-19页 |
| 三、 民国时期民间宗教在东北传播兴盛的原因 | 第19-34页 |
| (一) 移民是民间宗教传入东北的直接原因 | 第19-22页 |
| (二) 本土与外来宗教无法与民间宗教抗衡 | 第22-25页 |
| (三) 民间宗教自身具有传播的优势 | 第25-28页 |
| (四) 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为民间宗教传播提供了契机 | 第28-34页 |
| 四、 从民国时期东北民间宗教看民间宗教的特点 | 第34-42页 |
| (一) 信仰庞杂、“多教合一” | 第34-35页 |
| (二) 宣扬“末劫”、充当“救世主” | 第35页 |
| (三) 教规严格、仪式繁琐 | 第35-37页 |
| (四) 组织严密、等级分明 | 第37-38页 |
| (五) 成分复杂、阶层广泛 | 第38-42页 |
| 五、 对民国时期东北民间宗教的评价 | 第42-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