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第一章 乌苏市概况 | 第7-9页 |
1 自然概况 | 第7-8页 |
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8-9页 |
第二章 农用土地定级工作的目的.依据和原则 | 第9-13页 |
1 农用土地定级的目的 | 第9-10页 |
2 农用土地定级依据 | 第10-12页 |
3 农用土地定级原则 | 第12-13页 |
·综合分析原则 | 第12页 |
·主导因素原则 | 第12页 |
·地域分异原则 | 第12页 |
·级差收益原则 | 第12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12-13页 |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 第13页 |
·讲求实效原则 | 第13页 |
第三章 农用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 | 第13-32页 |
1 农用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选择定级因素 | 第14-17页 |
·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 | 第15页 |
·定级因素选择 | 第15页 |
·权重值的确定 | 第15-17页 |
3 农用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 | 第17-21页 |
·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原则 | 第18页 |
·农用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 | 第18-21页 |
4 农用土地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 | 第21-24页 |
·单元作用分值计算的原则 | 第21页 |
·自然条件方面因素分值计算 | 第21-23页 |
·自然条件因素分值的计算 | 第23页 |
·基础设施方面因素分值计算 | 第23-24页 |
·基础设施作用分值计算 | 第24页 |
5 区位条件方面因素分值计算 | 第24-25页 |
·中心区位及其计算公式 | 第25页 |
·区位条件因素分值的计算 | 第25页 |
6 其它方面因素 | 第25-27页 |
·集约化程度作用分值见表3-10所示 | 第26页 |
·土地利用方式作用分值见表3-11所示 | 第26页 |
·其它方面因素分值的计算 | 第26-27页 |
7 各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 | 第27页 |
·各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遵循的原则 | 第27页 |
·各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公式 | 第27页 |
8 土地级别的划分 | 第27-29页 |
·土地级别划分的原则 | 第28页 |
·土地级别的划分方法 | 第28-29页 |
9 确定土地级别界线与土地级别面积量算 | 第29-32页 |
·土地级别界线的确定 | 第29页 |
·土地级别面积的量算 | 第29页 |
·土地级别图的编绘 | 第29-32页 |
第四章 乌苏农用地定级的分析和运用 | 第32-38页 |
1 乌苏农用地定级的分析 | 第32-36页 |
·土地级别的数量分析 | 第32-34页 |
·土地级别的区域分析 | 第34-36页 |
·预测土地级别分析 | 第36页 |
2 土地定级成果的应用 | 第36-38页 |
·在土地管理业务工作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为土地课税提供依据 | 第37页 |
·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总体规划及土地动态监测服务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乌苏市农用土地开发利用对策 | 第38-54页 |
1 乌苏市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8-44页 |
·乌苏市农用地利用结构 | 第38-39页 |
·乌苏市农用地的分布: | 第39-40页 |
·乌苏市农用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分析 | 第40-41页 |
·土地利用潜力的分析 | 第41-42页 |
·乌苏市农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2 乌苏市土地利用开发对策 | 第44-49页 |
·农用地利用原则和调整措施 | 第44-45页 |
·改变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 第45-46页 |
·农用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 | 第46-47页 |
·合理安排农林牧建设,均衡用地效益 | 第47-48页 |
·改善水土不平衡的现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第48页 |
·控制城镇村三级居民点的用地总量规模增加,尽力挖掘现有存量土地潜力 | 第48页 |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水果,水面养殖和蔬菜生产 | 第48-49页 |
·充分发挥现有大面积灌木林面积的良好基础,扩大人工林面积,改良树木品种,提高林木质量,增加林业产值 | 第49页 |
·大力进行土地整理,平整土地,消灭夹荒地,使耕地连片,渠.林.路布局合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养结合,扩大绿肥种植面积 | 第49页 |
3 结语 | 第49-54页 |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 第50页 |
·依法统一管理土地资源开发各类建设用地 | 第50页 |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 第50-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