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Summary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植物病毒侵染植物引起寄主细胞(器)的病理学和生理学变化 | 第10-12页 |
1.2 植物病毒对寄主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2-17页 |
第二章 马铃薯Y病毒侵染对马铃薯外部症状和产量的影响 | 第17-2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1 材料 | 第17页 |
2.1.2 病毒鉴定 | 第17页 |
2.1.3 田间分级和各级别株数调查 | 第17-18页 |
2.1.4 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18页 |
2.1.5 长势和产量调查 | 第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2.2.1 田间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 第18页 |
2.2.2 净光合速率比较 | 第18-19页 |
2.2.3 株高和产量比较 | 第19-20页 |
2.3 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马铃薯Y病毒侵染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2-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3.1.1 材料 | 第22页 |
3.1.2 病毒鉴定 | 第22-23页 |
3.1.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3.1.4 透射电镜切片的制作、观察和叶绿体及其中淀粉粒形态体视学分析 | 第23-25页 |
3.1.5 荧光和光合参数测定 | 第2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3.2.1 马铃薯Y病毒侵染对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2 马铃薯Y病毒对叶绿体超微结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PVY侵染叶绿体和淀粉粒体视学分析 | 第28页 |
3.2.4 病毒鉴定结果 | 第28页 |
3.3 讨论 | 第28-31页 |
第四章 PVY侵染对马铃薯叶片光合抑制机理研究 | 第31-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4.1.1 材料 | 第31页 |
4.1.2 方法 | 第31-3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4.2.1 饱和光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4.2.2 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和胞间CO2浓度变化 | 第33-34页 |
4.2.3 原初电子反应、电子传递和C3途径的变化 | 第34-36页 |
4.2.4 光合产物对光合的影响 | 第36页 |
4.3 讨论 | 第36-41页 |
4.3.1 叶绿素含量变化对光合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2 气孔因素对光合影响 | 第37页 |
4.3.3 原初反应、电子流变化和C3循环过程对光合影响 | 第37-39页 |
4.3.4 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影响 | 第39-41页 |
第五章 PVY侵染对PSⅡ量子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碳同化量子产量的关系的影响 | 第41-4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5.1.1 材料 | 第41页 |
5.1.2 方法 | 第41-4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5.2.1 碳同化量子产量于PSⅡ量子效率的关系 | 第42-43页 |
5.2.2 碳同化量子产量和光呼吸量子产量CO2响应曲线 | 第43-46页 |
5.3 讨论 | 第46-48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