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言 | 第9-19页 |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3、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4、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第14-16页 |
·不良资产 | 第16页 |
·不良资产重组 | 第16-17页 |
5、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说明 | 第18-19页 |
1 不良资产重组的理论分析及评价 | 第19-30页 |
·不良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19-20页 |
·金融创新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0-21页 |
·不良资产重组的动因理论 | 第21-28页 |
·资源配置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1-22页 |
·市场供求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2-23页 |
·金融效率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3-24页 |
·营销学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4-25页 |
·资本结构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5-26页 |
·代理成本理论与不良资产重组 | 第26-28页 |
·我国不良资产重组实践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说 | 第28页 |
·消除企业亏损说 | 第28页 |
·破产替代说 | 第28-30页 |
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0-38页 |
·直接出售 | 第30-34页 |
·成功经验 | 第30-33页 |
·失败教训 | 第33-34页 |
·债务重组 | 第34页 |
·债转股 | 第34-35页 |
·不良资产证券化 | 第35-36页 |
·股本合资 | 第36页 |
·不良资产管理基金的形成和使用 | 第36-38页 |
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状况分析 | 第38-53页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基本情况分析 | 第38-47页 |
·债权资产基本情况分析 | 第38-44页 |
·股权资产基本情况分析 | 第44-47页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现状探析 | 第47-53页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的特殊性分析 | 第47-48页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特点分析 | 第48-50页 |
·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 | 第50-53页 |
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重组模式分析(一) | 第53-89页 |
·模式一:债务重组 | 第53-69页 |
·债务重组的类型 | 第53-55页 |
·债务重组的优劣分析 | 第55-56页 |
·不良资产定价问题探析 | 第56-63页 |
·债务重组的适用性分析 | 第63-69页 |
·模式二:不良资产证券化 | 第69-78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特征和适合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特征 | 第70-71页 |
·我国发行不良资支持证券的主要障碍 | 第71-72页 |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72-75页 |
·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 第75-78页 |
·模式三:法人格否定 | 第78-89页 |
·理论分析法人格 | 第78-81页 |
·公司法人格否定的要件 | 第81-84页 |
·法人格否定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回收不良债权的启示 | 第84-87页 |
·案例分析:某资产管理公司抵制猴王集团逃债案例 | 第87-89页 |
5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重组模式分析(二) | 第89-118页 |
·模式四:债转股 | 第89-105页 |
·债转股内涵的界定 | 第89页 |
·理性分析债转股对实现三大目的的作用 | 第89-94页 |
·债转股的程序及其实施重点 | 第94-101页 |
·债转股案例分析 | 第101-105页 |
·模式五:资产出售 | 第105-113页 |
·资产拍卖 | 第106-108页 |
·招标 | 第108-111页 |
·协议转让 | 第111-113页 |
·模式六:破产清算 | 第113-118页 |
·影响企业破产清偿的因素剖析 | 第113-115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选择申请债务企业破产重组方式的适用性分析 | 第115-118页 |
6 结论 | 第118-122页 |
·不良资产重组理论框架 | 第118-119页 |
·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经验 | 第119-120页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成果显著 | 第120页 |
·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的适用性 | 第120-12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