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4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7-8页 |
1.2 背景知识介绍 | 第8-10页 |
1.3 人类基因组计划 | 第10-14页 |
1.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源起 | 第10-11页 |
1.3.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 第11页 |
1.3.3 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情况 | 第11-12页 |
1.3.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4-20页 |
2.1 基因技术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 第14-17页 |
2.1.1 基因技术是发明还是发现? | 第14-16页 |
2.1.2 区别发明与发现没有实际意义 | 第16-17页 |
2.1.3 淡化发明与发现的区分,严格专利权审查标准 | 第17页 |
2.2 基因技术专利保护的道德伦理限制 | 第17-18页 |
2.3 对基因技术进行保护的立法状况及立法建议 | 第18-20页 |
2.3.1 对基因技术进行专利保护的现状 | 第18-19页 |
2.3.2 加强中国基因技术立法之建议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基因信息的合理使用和基因歧视的法律控制 | 第20-28页 |
3.1 基因信息的合理使用 | 第20-23页 |
3.1.1 基因信息不合理使用必然导致基因歧视 | 第20-21页 |
3.1.2 基因歧视与“优生”不具有科学基础和人文基础 | 第21-23页 |
3.2 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 | 第23-25页 |
3.2.1 基因信息的性质认定 | 第23-24页 |
3.2.2 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 | 第24-25页 |
3.3 基因歧视的法律控制及立法建议 | 第25-28页 |
3.3.1 防止基因歧视必须加强立法 | 第25-26页 |
3.3.2 防止基因歧视的法律期望 | 第26-28页 |
3.3.3 加强我国基因信息立法工作之建议 | 第28页 |
第四章 基因操作的生命伦理问题和法律控制 | 第28-44页 |
4.1 基因操作之定义和种类 | 第28-29页 |
4.2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立法 | 第29-33页 |
4.2.1 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及基本原则 | 第29-32页 |
4.2.2 生命伦理问题的立法 | 第32-33页 |
4.3 基因治疗的生命伦理和法律控制 | 第33-36页 |
4.3.1 基因治疗的生命伦理学论证 | 第33-35页 |
4.3.2 基因治疗的法律控制 | 第35-36页 |
4.4 器官移植的生命伦理和法律控制 | 第36-39页 |
4.4.1 异种器官移植的生命伦理 | 第37-38页 |
4.4.2 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控制 | 第38-39页 |
4.5 克隆技术的生命伦理和法律控制 | 第39-43页 |
4.5.1 克隆技术的生命伦理问题 | 第39-42页 |
4.5.2 人体克隆的法律控制 | 第42-43页 |
4.6 加强我国基因操作立法工作之建议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因资源的法律保护 | 第44-64页 |
5.1 基因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 第44-46页 |
5.1.1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的实施,为的是基因资源得到保护 | 第44-52页 |
5.1.2 实施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 第52-46页 |
5.2 基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5.3 基因资源的保护对知识产权法的突破 | 第47-49页 |
5.4 加强我国基因资源保护工作之立法建议 | 第49-64页 |
小记 | 第64-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