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金线莲的两种促生真菌化学成分及其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对植物有益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综述)第11-25页
 一 具有抗菌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第11-13页
 二 具有抗病虫害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第13-15页
 三 具有抗毒草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第15-16页
 四 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第16-25页
第二章 F、Y两菌对金线莲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第25-28页
 1.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结果与讨论第26页
 3.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F、Y两菌的发酵培养第28-31页
 1.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2.结果与讨论第29-30页
 3.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F、Y两菌化学成分的研究第31-57页
 第一节 F菌化学成分的研究第31-45页
  一 F菌化学成分提取和分离第31-34页
   1.材料第31-32页
   2.方法第32-34页
   3.结果第34页
  二 F菌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第34-38页
  三 F菌化学成分的实验数据第38-45页
 第二节 Y菌化学成分的研究第45-54页
  一 Y菌化学成分提取和分离第45-49页
   1.材料第45页
   2.方法第45-49页
   3.结果第49页
  二 Y菌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第49-51页
  三 Y菌化学成分的实验数据第51-54页
 第三节 粘帚霉属真菌生物活性成分概述第54-57页
第五章 F、Y等内生真菌产生植物激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第57-66页
 1.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2.结果第59-62页
 3.讨论第62-64页
 4.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化合物EP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第66-69页
 1.材料与方法第66页
 2.结果与讨论第66-68页
 3.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F、Y两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工艺研究第69-76页
 1.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2.结果与讨论第71-75页
 3.小结第75-76页
第八章 F、Y两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形态学研究第76-79页
 1.材料与方法第76页
 2.结果与讨论第76-78页
 3.小结第78-79页
第九章 F、Y两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EP化合物含量测定第79-82页
 1.材料与方法第79页
 2.结果与讨论第79-81页
 3.小结第81-82页
第十章 F、Y两菌原生质体的UV诱变育种第82-86页
 1.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2.结果与讨论第83-84页
 3.小结第84-86页
第十一章 F、Y两菌原生质体诱变菌株的形态学研究第86-92页
 1.材料与方法第86页
 2.结果与讨论第86-91页
 3.小结第91-92页
第十二章 F、Y两菌原生质体诱变菌株EP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第92-99页
 1.材料与方法第92页
 2.结果与讨论第92-93页
 3.小结第93-99页
第十三章 F、Y两菌原生质体再生及诱变菌株对金线莲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第99-102页
 1.材料与方法第99页
 2.结果与讨论第99-101页
 3.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图第105-131页
图版第131-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下一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发病学意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