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理论论文

秩距离码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秩距离码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 随机线性纠错码的伴随式译码问题及其NP完全性第12页
 1.3 身份验证方案及其研究状况第12-13页
 1.4 基于纠错码的一些公钥、私钥密码系统第13-14页
 1.5 研究工作概要和论文章节安排第14-17页
第二章 关于秩距离码及有限域的一些理论研究第17-33页
 2.1 相关的定义及定理第17-18页
 2.2 GF(2~N)上线性化多项式根的存在性第18-22页
  2.2.1 判断线性化多项式根的方法第18-20页
  2.2.2 线性化多项式根的求解方法第20-22页
 2.3 秩距离BCH码的校验矩阵及其最小秩距离第22-25页
  2.3.1 有关的定义及定理第22页
  2.3.2 关于秩距离BCH码的一些结果第22-25页
 2.4 最大秩距离Reed-Solomon码的生成矩阵的形式第25-26页
  2.4.1 几个有关的定义及定理第25页
  2.4.2 文献[25]关于最大秩距离Reed-Solomon码的生成矩阵的结论及反例第25-26页
  2.4.3 主要结果及其证明第26页
 2.5 有限域GF(p)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及某些常见矩阵的求逆第26-32页
  2.5.1 引言第27页
  2.5.2 GF(p)上简化形式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27-28页
  2.5.3 GF(p)上某些常见矩阵的左逆(或右逆)的求法第28-32页
 2.6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GF(q)上纠错码的两个验证方案第33-45页
 3.1 一些概念与符号第33-34页
 3.2 基于GF(q)上纠错码的校验矩阵的验证方案第34-39页
  3.2.1 引言第34页
  3.2.2 方案的描述第34-35页
  3.2.3 方案的性质第35-38页
  3.2.4 方案的安全性第38页
  3.2.5 方案的空间复杂性与通信复杂性第38-39页
 3.3 基于GF(q)上纠错码的生成矩阵的验证方案第39-43页
  3.3.1 引言第39页
  3.3.2 方案的描述第39-40页
  3.3.3 方案的性质第40-42页
  3.3.4 方案的安全性第42-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基于GF(q~N)上秩距离码的两类验证方案第45-55页
 4.1 基于GF(q~N)上秩距离码的校验矩阵的验证方案第45-50页
  4.1.1 引言第45页
  4.1.2 方案的描述第45-46页
  4.1.3 方案的性质第46-48页
  4.1.4 方案的安全性第48-49页
  4.1.5 方案的空间复杂性与通信复杂性第49-50页
 4.2 基于GF(q~N)上秩距离码的生成矩阵的验证方案第50-54页
  4.2.1 引言第50页
  4.2.2 方案的描述第50-51页
  4.2.3 方案的性质第51-53页
  4.2.4 方案的安全性第53-54页
  4.2.5 方案的空间复杂性与通信复杂性第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一些公钥和私钥密码系统第55-68页
 5.1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McEliece公钥密码系统第55-58页
  5.1.1 引言第55页
  5.1.2 方案的构造第55-58页
 5.2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Niederreiter公钥密码系统第58-59页
  5.2.1 引言第58页
  5.2.2 方案的构造第58-59页
 5.3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Stern方案第59-61页
  5.3.1 引言第60页
  5.3.2 方案的构造第60页
  5.3.3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60-61页
 5.4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私钥加密方案第61-65页
  5.4.1 引言第61页
  5.4.2 方案的构造及安全性分析第61-65页
 5.5 基于最大秩距离码的Rao-Nam方案第65-67页
  5.5.1 引言第65页
  5.5.2 方案的构造及分析第65-67页
 5.6 小结第67-68页
结束语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白眉蝮蛇毒三种蛋白酶的cDNA克隆、表达纯化及重组蛋白活性的初步观察
下一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