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禾本科作物上镰孢菌属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16-42页 |
| 前言 | 第16-17页 |
| ·禾谷类作物上镰孢菌属真菌分类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禾谷类作物上镰孢菌属真菌分类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 | 第17页 |
| ·镰孢菌毒素污染粮食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 第17页 |
|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的保障 | 第17-18页 |
| ·不同的种的概念下镰孢菌属真菌的分类 | 第18-19页 |
| ·形态学种的概念 | 第18页 |
| ·生物学种的概念 | 第18页 |
| ·系统发育学种的概念 | 第18-19页 |
| ·镰孢菌属形态学分类研究进展 | 第19-36页 |
| ·镰孢菌属的分类系统及主要分类系统的比较 | 第19-24页 |
| ·镰孢菌属的组 | 第24-29页 |
| ·镰孢菌属真菌的分类依据 | 第29-30页 |
| ·依代谢产物的分类研究 | 第30-31页 |
| ·数值分类 | 第31页 |
| ·影响镰孢菌在禾谷类作物上发生和分布的因素 | 第31-32页 |
| ·影响镰孢菌培养的因素 | 第32-34页 |
| ·我国禾谷类作物上的镰孢菌属真菌种类 | 第34-36页 |
| ·镰孢菌属生物学种的研究 | 第36-37页 |
| ·镰孢菌属系统发育学种的研究 | 第37-40页 |
| ·近些年我国Fusarium分类研究进展 | 第40-41页 |
| ·镰孢菌属分类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中国禾本科作物上镰孢菌属真菌分类的研究方法 | 第42-52页 |
| ·形态学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 ·样品来源 | 第42页 |
| ·培养基 | 第42-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 ·供试菌株 | 第46页 |
| ·DNA提取方法 | 第46-48页 |
| ·PCR扩增 | 第48-49页 |
| ·PCR产物纯化测序 | 第49页 |
| ·测序结果的处理及BLAST分析 | 第49页 |
| ·系统树的建立 | 第49-50页 |
| ·结果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李瑟组Section Liseola | 第52-71页 |
| ·轮枝镰孢菌 | 第52-54页 |
| ·藤仓镰孢菌 | 第54-57页 |
| ·层生镰孢菌 | 第57-60页 |
| ·胶孢镰孢菌 | 第60-62页 |
| ·黄色镰孢菌 | 第62-67页 |
| ·合欢镰孢菌 | 第67-68页 |
| ·李瑟组讨论 | 第68-71页 |
| 第四章 美丽组Section Elegans | 第71-76页 |
| ·尖孢镰孢菌 | 第71-74页 |
| ·美丽组讨论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马特组Section Martiella | 第76-80页 |
| ·茄病镰孢菌 | 第76-78页 |
| ·马特组讨论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粉红组Section Roseum | 第80-94页 |
| ·燕麦镰孢菌 | 第80-83页 |
| ·锐顶镰孢菌 | 第83-87页 |
| ·中华镰孢菌 | 第87-92页 |
| ·粉红组的讨论 | 第92-94页 |
| 第七章 枝孢组Section Sporotrichiella | 第94-105页 |
| ·梨孢镰孢菌 | 第94-96页 |
| ·拟枝孢镰孢 | 第96-98页 |
| ·九州镰孢菌 | 第98-103页 |
| ·枝孢组讨论 | 第103-105页 |
| 第八章 直孢组Section Arthrosporiella | 第105-121页 |
| ·半裸镰孢菌 | 第105-106页 |
| ·泡状镰孢菌 | 第106-110页 |
| ·唐山镰孢菌 | 第110-113页 |
| ·粉状镰孢菌 | 第113-115页 |
| ·直孢组镰孢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15-121页 |
| 第九章 膨孢组Section Gibbosum | 第121-128页 |
| ·木贼镰孢菌 | 第121-125页 |
| ·藨草镰孢菌 | 第125-127页 |
| ·膨孢组和直孢组的讨论 | 第127-128页 |
| 第十章 色变组Section Discolor | 第128-142页 |
| ·多枝镰孢菌 | 第128-130页 |
| ·禾谷镰孢菌 | 第130-136页 |
| ·柔毛镰孢菌 | 第136-138页 |
| ·库鲁克威尔镰孢 | 第138-141页 |
| ·色变组讨论 | 第141-142页 |
| 第十一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42-157页 |
| ·我国禾本科作物上镰孢菌分类研究的总结与讨论 | 第142-144页 |
| ·初步调查了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禾本科作物上的镰孢菌 | 第142页 |
| ·对直孢组镰孢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142页 |
| ·对禾谷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42-143页 |
| ·我国镰孢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3-144页 |
| ·对Fusarium分类研究方法的总结与讨论 | 第144-157页 |
| ·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 ·形态特征 | 第146-1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 致谢 | 第165-166页 |
| 附录 | 第166-167页 |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