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翼型绕流优化控制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2 翼型绕流电磁控制理论及流体边界层上的电磁力分布特征 | 第14-24页 |
| ·边界层定义及边界层分离 | 第14-16页 |
| ·翼型控制方程与电磁场方程 | 第16-18页 |
| ·翼型运动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 ·电磁流体控制方程与电磁场方程 | 第17-18页 |
| ·流体边界层上电磁力的分布特征 | 第18-23页 |
| ·数值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的初始化 | 第19-20页 |
| ·电磁场与电磁力的数值计算结果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基于MATLAB的翼型运动控制系统仿真 | 第24-30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 ·弹性连杆环节 | 第24-25页 |
| ·翼型体惯性阻尼环节 | 第25页 |
| ·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 | 第25-26页 |
| ·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26-29页 |
| ·电机不同转速下系统响应的仿真结果 | 第26-27页 |
| ·K的不同取值对系统的影响 | 第27页 |
| ·减速器环节对系统性能的改善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4 翼型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0-40页 |
| ·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设计要求 | 第30-31页 |
| ·基于DSP翼型体运动控制箱的设计 | 第31-36页 |
| ·控制系统主电路板模块 | 第31-32页 |
| ·步进电机的选择 | 第32-34页 |
| ·驱动器控制系统组成 | 第34-35页 |
| ·控制箱内部各器件接口的连接 | 第35-36页 |
| ·基于光电开关的位置校准信号反馈环节的设计实现 | 第36-38页 |
| ·减速器的选择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5 翼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54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0页 |
|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40-44页 |
| ·上位机程序的结构及功能模块描述 | 第40-43页 |
| ·串口通信协议 | 第43-44页 |
| ·上位机界面功能描述 | 第44页 |
| ·下位机程序设计 | 第44-52页 |
| ·DSP的开发环境CCS2.0简介 | 第44-45页 |
| ·程序的结构及功能描述 | 第45-46页 |
| ·串口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46-47页 |
| ·步进电机程序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47-49页 |
| ·基准位置定位程序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 ·电机启停时改善负载控制性能程序的优化设计 | 第50-52页 |
| ·系统调试与运行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及其优化 | 第54-70页 |
| ·实验条件与方法 | 第54-55页 |
| ·不同运动状态下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 | 第55-60页 |
| ·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 | 第55-57页 |
| ·等幅摆动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 | 第57-59页 |
| ·具有初始攻角等幅摆动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 | 第59-60页 |
| ·不同包覆范围的电磁激活板对翼型绕流的控制优化 | 第60-65页 |
| ·包覆参数为1的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0-62页 |
| ·包覆参数为2的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2-63页 |
| ·包覆参数为3的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3-65页 |
| ·不同包覆范围的电磁激活板对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总结 | 第65页 |
| ·不同极宽电磁激活板对翼型绕流的控制优化 | 第65-69页 |
| ·极宽为5mm电磁激活板对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6-67页 |
| ·极宽为10mm电磁激活板对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7页 |
| ·极宽为20mm电磁激活板对固定攻角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 | 第67-68页 |
| ·不同极宽电磁激活板对翼型绕流的控制效果总结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