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能源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第23-35页 |
·能源的构成 | 第23-26页 |
·能源的分类 | 第23-24页 |
·能源利用的历史进程 | 第24-25页 |
·能源的社会经济属性 | 第25-26页 |
·可持续发展观 | 第26-2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7-28页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第28-34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 第28-29页 |
·能源与经济、人口、环境的关系 | 第29-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35-45页 |
·世界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 第35-40页 |
·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5-38页 |
·发达国家的能源现状及趋势 | 第38-40页 |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40-44页 |
·中国能源现状 | 第40-42页 |
·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 第42-43页 |
·中国能源发展政策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45-76页 |
·可持续能源需求分析 | 第45-63页 |
·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2页 |
·现有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分析 | 第52-55页 |
·情景分析法的能源可持续需求预测 | 第55-63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分析 | 第63-75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现有研究 | 第63-65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 | 第65-67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67-68页 |
·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 第68-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上海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 第76-88页 |
·上海市能源发展分析 | 第76-82页 |
·上海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 第76-80页 |
·上海能源消费的结构状况 | 第80-82页 |
·上海能源消费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 第82-87页 |
·上海能源消费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82-86页 |
·上海能源消费的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88-104页 |
·上海能源可持续需求预测 | 第88-93页 |
·需求预测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 第93-103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指标选择 | 第93页 |
·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93-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第104-130页 |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 第104-106页 |
·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第106-129页 |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 第106-112页 |
·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 第112-116页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116-120页 |
·推动技术创新 | 第120-122页 |
·发展可再生能源 | 第122-126页 |
·完善能源安全保障系统 | 第126-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八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安全保障体系 | 第130-148页 |
·能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130-135页 |
·能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含义及特征 | 第131-133页 |
·能源安全危机预警系统结构及建立原则 | 第133-135页 |
·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135-143页 |
·能源安全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135-136页 |
·能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36-142页 |
·指标的赋值及预警界限的划分和分析 | 第142-143页 |
·用改进 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能源安全预警 | 第143-147页 |
·可行性研究 | 第143-144页 |
·能源安全预警改进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44-145页 |
·能源安全危机信号识别与危机报警设计 | 第145-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1页 |
·总结 | 第148-149页 |
·展望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60-16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